爭搶學霸 互聯網大廠畢業生吸引力排名出爐
編輯:馬璐璐 設計:脈脈編輯部 2020-09-17 11:25:21 來源: 新華網一邊是高校畢業生遭遇空前就業壓力,一邊是眾科技企業百萬年薪搶“天才少年”。
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2020屆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在新冠肺炎和經濟下行的影響下,就業形勢嚴峻。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天才,但人人都應該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為了幫助互聯網科技行業的職場新人們發掘機遇,脈脈數據研究院對脈脈&&上的互聯網行業職場新人(包括工作1年以內以及工作1-3年的職場人)職業流動特點進行了分析,推出《互聯網行業畢業生入行指南》,既能給即將踏入職場的畢業生一些 啟發,也可從中發現互聯網行業格局的新變化。
互聯網行業畢業生的機遇之城
一線城市杭州風頭蓋過深圳
北京的人才吸引力依舊。
脈脈大數據顯示,北京連續三年成為互聯網行業職場新人城市去向的最優選。職場新人嚮往大&&,而諸如BAT、字節跳動等眾多新老牌互聯網大廠大多扎根北京,就業機會自然也比其他城市更多。
畢業生去向排名第二的上海被詬病“沒有互聯網基因”多年,如今拼多多、B站的崛起為上海正名,也成為互聯網職場新人選擇上海的新理由。
從各個方面來看,杭州正在崛起,在對互聯網行業新人的吸引力上,甚至蓋過了最近房價火熱的深圳。
自2000年被列為全國電子商務試點城市以來,杭州一直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並取得不俗成績。既有像阿里巴巴、網易、螞蟻金服這類互聯網巨頭,也不乏丁香醫生、有讚這樣小而美的公司。
《人才流動與遷徙2020》數據顯示,杭州領先於北京廣州成為2019年全國人才凈流入城市第二位。
從畢業生的維度看,杭州的競爭力依舊不減。脈脈大數據顯示,與過去相比,杭州上升一位、超過深圳成為2020年畢業生去向城市選擇第三。
城市機遇吸引人才,企業發展需要人才。
近年來不少互聯網大廠選擇在杭州安營紮寨,欲在這座機遇之城的崛起中分得一羹。比如,2019年正式與余杭區簽訂合作協議的字節跳動,目前已在未來科技城落地杭州研發中心、中小客戶直營中心和創作空間,着力打造區域中心,同時給當地人才帶來更多機會。
人才涌入為城市帶來活力,企業競爭想必也會為城市和人才帶來新的機遇與可能。
第二梯隊領頭羊城市爭奪激烈
脈脈數據研究院在《人才流動與遷徙2020》報告中指出,人才流動中城市群內流動特徵顯著。換句話説,年輕人開始意識到北上廣深杭不再是奮鬥的唯一選擇,越來越多的人會考慮就近工作。
面對人才流動的變化,各城市除了引進人才,吸引頭部互聯網公司落戶外,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鼓勵巨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助力當地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吸引人才。
而企業也希望通過在一線城市之外的布局,抓住地域經濟發展中的新增長機會。伴隨着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快手、百度、拼多多等大廠的業務調整,不難發現,互聯網企業開始更加積極的“貼近”人才布局。
脈脈大數據顯示,畢業生去向城市中,第二梯隊城市裏,進入互聯網行業職場新人吸引力前十位的,近三年來均為成都、南京、武漢、西安、重慶。
脈脈數據研究院從字節跳動相關業務人士了解到,其內部採取了貼近高等教育重鎮來布局研發的策略。同時,當地招聘崗位有不少均是核心研發崗,這跟以前一些企業布局二線城市更多是為了轉移非核心崗位的做法大不相同。
實現理想不必去遠方,多元化的區域發展格局,也讓畢業生們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互聯網畢業生們的企業之選
職場新人青睞大&&,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是首選
人間三年為一個代際,互聯網三年變一次格局。
企業發展的強勁不僅體現在業務上,也體現在人才市場中的熱度上。
2018年脈脈發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南中提到,百度是大多應屆生首選的互聯網公司。這一情況在今年發生變化。脈脈大數據顯示,與去年相比,2020年剛畢業的職場新人去向最多的Top3公司分別是字節跳動、騰訊和阿里巴巴,百度排名第四,美團第五。工作1-3年職場人熱門公司選擇Top5與畢業生並無&&,在偏好上略有不同,最愛的公司是騰訊、字節跳動和百度,阿里巴巴和美團位列4、5 。
左手高薪、右手前程,是這些互聯網大廠們吸引人才的兩大因素。除了給畢業生們發出高薪offer,大廠豐厚的獎金福利,也讓畢業生們看在眼裏。比如,最近字節跳動為了感謝疫情期間員工的奉獻,9月將給員工發半個月工資做獎金,與員工共同分享成長,引發坊間熱議,可謂既激勵了在職員工,也吸引了等待上船的新人們。
總部在北京的互聯網公司中,以美團為代表的第二陣營,正和新BAT爭搶人才。後疫情時期,美團的線上線下一體生態圈獲得了更多發展可能性,也讓美團成為北京互聯圈的另一人才大戶。
市場崗位吸引力成大廠業務擴張勢頭風向標
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企業在預算支出上更為謹慎,作為“花錢”部分的市場部往往首當其衝。在市場營銷預算壓縮的大背景下,企業對市場崗位的招聘也偏於保守。如今招聘市場上,市場崗位普遍呈現“狼多肉少”的局面,市場名副其實的成為了“高危”崗位。此時仍能大舉招聘市場人才的企業,自然是逆勢成長的好去處。
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在市場崗位上大幅招人的企業,必然是逆勢業務擴張的公司。脈脈大數據顯示,從事市場崗位的畢業生求職去向公司Top3分別是字節跳動、京東和滴滴。
持頭條和抖音兩大現象級産品的字節跳動,最近的業務擴張力度有目共睹。如今已正式啟動2021屆秋季校園招聘的字節跳動,為應屆畢業生開放超過6000個工作崗位。這一數字超過了該公司往年秋招規模,並與其今年春招規模持平,全年校招人數共計超過1.2萬人。
字節跳動資深HR陳萌在接受脈脈《把脈》訪談時曾透露,字節跳動對看好的賽道,例如教育,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會投入足夠的資源,打下長遠發展的基礎。教育業務招人名額的規劃是一萬人。
滴滴的動作也不少,不僅整合了打車業務,恢復順風車跨車業務,將拼車升級為青菜拼車,同時推出公交查詢、貨運等新業務。一系列操作,也使其市場崗位需求上升。
短視頻、直播、游戲業務借勢而上,催生産品運營崗位
短視頻、直播、游戲在疫情期間借勢發展,得益於此的騰訊、字節跳動、快手相關業務也實現進一步擴張。
騰訊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第一季度網絡游戲收入增長31%至人民幣372.98億元。今年1月,字節跳動官方對外宣布抖音DAU已超4億。幾乎同期,快手宣布DAU突破3億。經過半年,兩家數據想必早已再創新高。
業務發展的利好也體現在各家企業的人才招聘上。
工作1-3年的産品運營職場人的去向選擇圍繞着騰訊、字節跳動、百度和滴滴;今年的産品運營畢業生的去向選擇主要圍繞一線大廠的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百度。
技術人才格局生變,字節跳動上升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大多企業偏向於求穩,調整招人計劃。然而從結果上看,字節跳動對各個崗位的需求都很強勁,更別説是技術人才。
大數據顯示,字節跳動一家獨大,一直是前端、後端職場新人去向最熱公司。
算法人才的選擇略有不同。從1-3年算法人的選擇來看,阿里巴巴、百度和華為籠絡前三的算法人才青睞,字節跳動與騰訊緊隨其後。而畢業生的選擇中,字節跳動的地位有所上升,替代華為,與阿里巴巴、百度共同成為算法人才會選擇的top3公司。這也側面顯示了近年字節跳動拓展業務的同時,對技術方面的重視得到了人才認可。
名校畢業生的就業選擇
C9 畢業生去向:字節跳動力壓騰訊成為首選,拼多多奮起直追
精英名校的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是觀察行業興衰與公司排位頗具意義的指標 。
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組成的高校聯盟C9的畢業生去向選擇近幾年略有變化。
脈脈大數據顯示,過去幾年騰訊是C9畢業生的首選,其次是字節跳動和阿里巴巴。而今年,字節跳動力壓騰訊成為首選,拼多多成為黑馬位列第三。
拼多多的迅猛發展同樣令人乍舌。上市過後的拼多多勢頭依舊強勁,高額補貼的戰略籠絡了不少一線白領用戶,也令拼多多的口碑有所改善。快速的起步、崛起到上市,拼多多奇蹟般地在幾年的時間裏吃下電商一塊蛋糕,成為人才加入一探究竟的吸引力之一。
新人新可能:想不到的新發展
在職業選擇上,C9畢業生的選擇是開放的。
不少畢業生在職業選擇上,會受到自己專業、文理身份的干擾而給自己增加無意義的束縛,縮小職業的選擇範圍。
其實大可不必,文理並非涇渭分明。脈脈大數據也印證了這點。
數據顯示,從事研發的職場新人中不乏新聞傳播類的文科專業出身者,市場崗位中也有像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等理工專業畢業的職場人。産品人的專業背景更加多元化,文科、理科、工科都有,真正做到了“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海歸人才吸引力大盤點
海歸人才城市去向,以北上廣深杭為主
海歸人才“回流”的趨勢是今年上半年熱議內容之一。
脈脈數據研究院今年6月發布的《海歸人才流動》中數據表明,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有過海歸留學經歷的海歸人才新增註冊脈脈的人數持續走高。進入2020年後的增幅更為明顯,1月至4月的增長率為 72%。海歸人才歸國就業的熱情已經在持續升溫。
脈脈2018年的數據顯示,海歸留學生的城市去向是北上深廣杭。兩年過後,深圳和杭州城市的熱門程度都有所上升。匯聚四海人才的深圳近年來也是深受海歸歡迎,深圳也因海歸人才的涌入,實現經濟加快增長。杭州力壓廣州,擠入第一梯隊。可見,杭州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對海歸同樣具備吸引力。
字節跳動成互聯網海歸人才最愛公司
在2020年(第十九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新基建進一步打造了互聯網發展的基礎,現在仍然是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機。中國互聯網行業領先、高速的發展,也是留學生們回國加入國內互聯網公司的主要原因。
從數據不難發現,海歸們的去向選擇,也體現了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變化以及行業內企業的發展狀況和行業位置。
近年來字節跳動的異軍突起,打亂了原有排序,其在互聯網人才心中認知和地位發生顯而易見的變化。數據結果也證明這一點。
榜上有名又令人驚喜的還有一家公司,Shopee。
出海東南亞市場的電商&&Shopee,背靠騰訊,自2015年成立以來在國內一直默默無聞、低調發展,直到去年開始發力,實現對阿里旗下的Lazada的反超。海歸們的選擇也代表了對這家公司的看好,不過二者作為騰訊和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市場的較量的縮影,這場游戲才剛剛開始。嘗到甜頭的Shopee想必會繼續招兵買馬,為企業的加速發展做好準備。
互聯網海歸人才最愛崗位:研發、産品、HR
崗位去向方面,研發是海歸人才的去向首選,其次是産品。有趣的是,HR排在了第三位。
這可能是常常被人忽略掉的一點。
隨着企業的不斷發展,國際業務的開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這就意味着企業對多元化國際人才招攬的需求不斷上升,對從事國際人才招攬的HR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HR成為了具備語言優勢的海歸們的熱門去向之一。
危機伴有轉機。這既是老生常談,又是現實真理。
“最難就業季”之下,人才價值突顯,企業不再撒網式招人,而是精選優秀人才。抓住發展機遇,找到自身優勢,放大自身優勢是職場新人就業突圍重點。
脈脈招聘服務職業成長專家有以下幾點建議:
北上廣深機會多,但“新一線城市”也正在崛起。若想就近擇業,一定要盡量選擇核心業務崗位,了解企業對該崗位的價值定位 ,同時可以從評定績效與晉陞的角度,來了解該崗位的新人如何獲得成長。
不要眼高手低,但也不要“得過且過”。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的offer,職業起點高,以後會機遇更多。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一線大廠業務擴張強勁,人才需求旺盛,就業機會更多。
成為“強基礎寬適配”型人才,職業選擇從興趣和自身優勢出發,切忌被專業背景束縛。
抓住成長型領域的機會,在線教育、健康醫療、短視頻直播、游戲領域借勢而上,值得關注,但也要分清虛實,看清楚長遠發展。
作者:脈脈數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