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你:風華正茂-新華網

青年的你:風華正茂

編輯:陳凱茵 設計:王妍清 2020-05-04 12:03:02 來源: 新華網

一些人不再年輕,卻惦記着讓我們“醫食無憂”。

他們如今是院士,也曾經是風華正茂的青年。

不知他們可曾記得自己年輕時的模樣。

雖然歲月逐漸爬上了他們的面容。

但誰也不會忘記他們曾經用青春奉獻祖國。

【鐘南山:“我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

  鐘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今年84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1960年北京醫學院畢業後,鐘南山選擇留校任教。35歲那年,鐘南山在廣州市第四人民醫院(現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始從事臨床工作。

  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鐘南山衝鋒在前,主動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這裡來”。

  2020年1月20日,鐘南山院士在全國觀眾面前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肯定有人傳人”“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此時已84歲的鐘南山,自己卻買了張無座票,直衝武漢防疫最前線。

  這是我們熟悉的鐘南山的故事。

  另外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發生在鐘南山的青年時代。他是運動健將,命運曾給過他從事體育事業的機會。一次選擇,讓他從此堅定從醫之路。

  1956年,正在讀大三的鐘南山作為北京醫學院的運動員代表參加了北京市高校運動會,獲得了400米跑第一名的好成績。1958年8月份,在第一屆全運會的比賽測驗中,鐘南山以54秒2的成績,打破了當時54秒6的400米欄全國紀錄。

  當時北京市體委提出希望他留在體工隊。鐘南山考慮再三,做了選擇:把自己的一生投身於醫學事業。

  就這樣,鐘南山的一次選擇,中國也許少了一位運動員,在幾十年後卻多了一位院士。

【鐘南山寄語青少年】

“在這一次我國對新冠肺炎戰鬥之中,

我們廣大的青年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

也相信,在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中,

廣大青年也能夠起到主力軍的作用。”

“這世界屬於青年,就讓青年改變世界”。

【袁隆平:“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今年90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8月,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農學系,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

  1960年夏天,袁隆平在試驗田發現了一株水稻:穗大粒多,顆粒飽滿。1961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創業試驗田裏,結果證明那一株水稻是“天然雜交稻”。他開始從事水稻雄性不育試驗。

  1965年袁隆平通過三係法培育雜交水稻,推翻了傳統理論“無性雜交”的可能性以及提高産量的可能性。

  1966年2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上,袁隆平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預示着世界水稻雜交育種史的新篇章即將到來。

  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沼澤裏發現了一株完美的雄性不育野稻,袁隆平將其命名為“野敗”;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幾萬株“野敗”;1975年,南方13個省推廣種植雜交水稻;1976年,全國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增産幅度在20%以上。

  1995年兩係法雜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係雜交稻增産5%~10%。

  1997年,袁隆平開始了“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的研究。2000年實現了第一期大面積示範畝産700公斤的指標。2004年實現了第二期大面積示範畝産800公斤的指標。2011年實現了第三期大面積示範畝産900公斤的指標。2016年實現了第四期大面積示範畝産1000公斤的指標。

  2018年6月袁隆平團隊在沙漠裏種水稻,畝産超500公斤。

  這是我們熟悉的袁隆平的故事。

  另外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發生在袁隆平的青年時代。他踐行了從小萌發的學農夢想,選擇了自己一輩子從事的行業。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袁隆平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一家園藝場,看到滿園的瓜果菜蔬,立刻想到了電影《摩登時代》裏的場景:窗外的瓜果隨手可摘了吃,路過的奶牛順手能接了喝……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心中就特別嚮往那種田園之美、農藝之樂。

  1949年,19歲的袁隆平高中畢業,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他的父母都希望其學習理工或者醫學,但心意已決的袁隆平則堅持要學農,並最終説服了自己的父母,如願以償地進入了重慶北碚私立的相輝學院(後為西南農學院)學農。

  他與母親爭論農業的重要性:“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

  就這樣,袁隆平青年時代的一次堅定選擇,中國多了一位院士,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掌握到自己手上去。

【袁隆平寄語青年】

“我認為成功的秘訣是八個字,

知識,汗水,靈感,機遇,

年輕人要用知識武裝自己,

更要勤奮踏實腳踏實地,

書本裏的知識很重要,

電腦技術也很重要,

但是書本里長不出水稻,

電腦裏也長不出水稻。”


分享至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