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文化遺産保護亟需法治護航

    長期以來,對文化遺産及其環境的破壞,被認為是經濟和城市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這種觀點必須加以糾正

加快文化立法根治“文化亂象”

    委員呼吁,為營造健康發展的文化業態,治理“文化亂象”,我國急需加快文化立法步伐,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文化領域立法工作加緊推進

    柳斌傑在回答記者關于《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有關立法問題時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工作,這部法律今年就有望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在文化立法歷史上也是最快的一次。

言恭達:新型城鎮化應留住傳統文化根

    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應是當地的“根”和“魂”,如果這個根在我們手中斷掉,我們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礎。

吳長江:培養青年人才力促精品佳作

    今天,青年美術人才在數量上呈倍數增加,但在品質和創作水準上卻難以比肩過去。

何水法:弘揚中華優秀民俗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飲食文化也是其中一支享譽世界的奇葩。

李延聲:加大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力度

    在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産法》配套規章時,應特別注重加大對傳承人的保護細則。

姜昆:不能讓藝人走了藝也走了

    應加強建設曲藝學科,建設曲藝藝術人才隊伍,推動曲藝文化傳承。

吳江:“我老了,但京劇不老”

    中華文明幾千年,戲曲歷史800多年,而京劇才不足200年,現在正值青壯年呢。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月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言恭達:新型城鎮化應留住傳統文化根
楊曉陽:中國文化發展離不開教育改革
莫言委員提案關注農村學前教育
吳長江:培養青年人才力促精品佳作
言恭達:新型城鎮化應留住傳統文化根
      言恭達認為:“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應是當地的“根”和“魂”,如果這個根在我們手中斷掉,我們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礎。”[詳細]
馮驥才:"經典"研究後需仔細保留
馮驥才:"經典"研究後需仔細保留
馮驥才委員:國家要有文化眼光和戰略

    馮驥才認為,精品的産生、文化藝術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慢慢培養,尤其需要政府的支援。關注那些有潛質、有希望的藝術家,讓更多人認識他們,將對培育文化精品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認為,好作品的標準第一是應該能深邃反映這個時代;第二是必須要有創造性;第三是要有廣泛的影響力,能感動人民的心靈。他説,“我們現在往往缺乏看時代、看生活更深邃的眼光。”馮驥才認為,由于現在人們都習慣于快餐式的網絡閱讀,傳統的寫作和閱讀方式都發生了改變,對于語言也變得“不講究了”,不會推敲每個字的精準。他建議,“盡管我們離不開電腦和手機,但還是要與其保持適當距離,年輕的寫手們還是要多讀書,尤其是古代的經典,才能有語言的美。”

單霽翔:將壯美紫禁城完整交給下一個600年

    我們提出讓故宮和觀眾都有“尊嚴”。600年的紫禁城、180萬余件貫穿中華文明發展史的文物藏品,都是我們珍貴的文化財富,需要保證它們以安全、健康的姿態傳承下去;同時,每年1500萬觀眾來到故宮,應當享受到和諧的參觀環境和深刻的文化體驗。持續7年的大規模藏品清理工作,使館藏文物數量從100萬件增加到180余萬件,每一件實物和目錄準確對應,第一次向國家交上一份翔實的文物賬目;2014年正式實行周一全天閉館,“連軸轉”的紫禁城和文物藏品得以喘息;禁煙、禁打火機“入宮”,開放區內禁止機動車輛駛入;“平安故宮”工程全面啟動等,都是為了保護好文化遺産。

李延聲:加大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力度

    李延聲説,國家制定並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引起了全社會對非遺工作的重視,對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確實起了很大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的關鍵是傳承人的保護。因此,他在提案中呼吁加大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力度,並提出了“在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産法》配套規章時,應特別注重加大對傳承人的保護細則”、“對國家級傳承人的國家財政補助由1萬元增加至3萬元”、“開展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等六大具體措施。

何水法:多角度切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何水法今年的提案關鍵詞。履職八年來,何水法每年都針對文化藝術領域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五個相關提案,比如“博物館、美術館免費開放”、“不要讓國寶藝術束之高閣”、“《富春山居圖》兩岸合璧展出”等等。今年,何水法同樣提出了五個提案,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五個提案涉及面更廣,包含藝術、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多個角度,且全部指向同一個目標——繼承和弘揚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吳為山:“文化小康”喚文化管理人才

    文化場館是否具備足夠的吸引力,不只取決于藏品品質。能否做好對整個場館收藏、展陳、公共活動、藝術教育的整體設計與通盤組織?能否巧妙而充分地將地方特色寓于展覽之中?是否對當地居民文化藝術趣味有總體了解與判斷?是否具備與各類媒體良好溝通、進行有效傳播的能力?眾多難題,考驗著這些“文化陣地”上的勞作者、守護者。如果其素質不夠,能力欠缺,就難免陷入“有場館無觀眾”,甚至文化陣地流失的尷尬。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