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時政 | 國際 | 港澳 | 台灣 | 財經 | 法治 | 紀檢 | 體育 | 科技 | 軍事 | 文娛 | 圖片 | 視頻 | 論壇 | 訪談 | 微博

VOL 2

2014年10月14日

“彈幕”是指網友們在看視頻時,可以在視頻下方的評論框裏輸入自己的評論,提交之後評論會直接顯示在視頻裏,相當於邊看視頻邊看網友的評論。前段時間,“彈幕”這一網絡流行形式,隨着《小時代3》等電影的營銷新玩法而登堂入室走上影院大銀幕。這一方式不僅挑戰了原來的各種觀影體驗,而且還與“字幕組”“視頻分享”等網絡文化現象互相關聯。彈幕視頻的重點不在視頻,而在於彈幕。彈幕事關社交和文化,隨着彈幕網站被資本市場注意,彈幕這種亞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漸入大眾視野。
彈幕視頻的誕生與興起

什麼是彈幕及彈幕視頻

所謂“彈幕”,原來是電腦上的一種射擊游戲,當大量子彈飛在屏幕上時,形成彈幕景觀。視頻彈幕技術興起於日本的著名網站NICONICO動畫,和普通視頻網站不同的是,用戶在觀看視頻過程中發布的評論會以滾動、閃現字幕等形式在視頻中即時出現,從而增進用戶間的互動。[點擊詳細]

國內彈幕視頻的興起

Acfun和Bilibili是中國大陸主要的兩家彈幕視頻網站(以下稱A站和B站)。兩家網站的彈幕都是實時出現在視頻窗口中,觀眾可以隨視頻的進度第一時間看到其他人在同一時間點針對同一內容做出的評論,從而作出回應。回應的內容在時間上可能相隔數天數月,但在空間上則同時出現,相互印證,同時被更後來的觀眾獲取。在這一過程中,觀眾間的互動實現了滾雪球式的增長,結合彈幕文字簡短、時效性強、個人色彩濃厚等特點,讓我們很容易聯想到社交&&的參與模式,例如微博、貼吧等。[點擊詳細]

新媒體時代社交化的觀影體驗

彈幕視頻這種形式已經在二次元文化中流行了很多年,但彈幕與影院的結合併沒有人嘗試過。前段時間兩部國産電影先後推出了彈幕電影。國産3D動畫電影《秦時明月》是第一個吃螃蟹的,2014年8月2日,“彈幕”電影《秦時明月》在電影院上映。隨後,被吐槽的體無完膚的《小時代3》也在北京舉行了一場彈幕專場。有業內人士&&,“彈幕電影”孕育出全新的觀影模式,將看電影變成了玩電影。[點擊詳細]

傳統電影使用彈幕的種種不適

如今,小眾的彈幕娛樂從電腦屏幕登上了影院大銀幕,博大眾一笑已成為流行文化的共同追求。文化,在瘋狂的商業追求之下喪失了它的獨立性。看電影是其次,去吐槽才是正題,這或許就是衡量一部電影能否適合製作成彈幕的首要標準。如果影片有足夠引人入勝的畫面、有足夠震撼人心的音效、有足夠意味深長的情節,那加入彈幕只會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只有低質影片才需要用吐槽去填補時間畫面上的空白,滿足觀眾的娛樂體驗。[點擊詳細]

彈幕文化引發的視頻行業社交化

電視與視頻行業進入社交化時代

彈幕視頻網站的風靡,反映了當今視頻社交化的大趨勢。彈幕的本質是一種互動形式,通過互動加強內容的趣味性,提高用戶的參與度,進而在目前視頻網站內容同質化嚴重的競爭中殺出重圍。你不是一個人在看電視——這就是彈幕網站的存在感,它形成了新的“抱團”觀看模式,真正實現了無時空距離社交。[點擊詳細]

彈幕形式背後是吐槽文化在起作用

彈幕和評論的最大差別在於:彈幕偏重吐槽,吐槽是彈幕的精髓,而評論更多的是探討。彈幕的發源地——日本是個具有吐槽文化的國家,彈幕這種方式比評論更能達成一種吐槽的效果,更能滿足用戶吐槽及觀看吐槽的慾望。在中國,以ACG論壇為代表的是相對非常熟悉日本文化,乃至吐槽文化的一群人。他們很早就接觸到了吐槽這種方式,並且很熟悉吐槽文化的表現形式。這也就註定了他們必然會從一開始就對彈幕這種建立在吐槽文化基礎上的觀影方式抱有好感,也更願意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參與彈幕這種方式的使用。[點擊詳細]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