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釀黃酒》 新華社發 曹一 作
新華社杭州11月6日電 題:立冬:黃酒冬釀正當時
新華社記者黃筱
11月7日,以“立冬”為起始的冬季如約而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祭祖、飲宴、迎冬等傳統民俗飽含了對一年辛勞的犒賞。
進入11月,在處處氤氳着醇厚悠然酒香的浙江紹興,黃酒冬釀的大幕正被緩緩拉開,浸米、洗缸、蒸飯、投料……“立冬後的90天是黃酒釀造關鍵期。”紹興一家酒廠的新一代掌門人吳興剛介紹,釀酒是時間的魔法,也是古人遵循自然之道的饋贈。夏制酒藥、秋制麥曲、立冬開釀、立春榨酒、穀雨封壇,循着千百年流傳的“節氣法則”方能釀出一壇好酒。
有了“天時”,也離不開“地氣”。清代名士梁章鉅在《浪跡叢談》中記錄:“蓋山陰、會稽之間,水最宜酒,易地則不能為良”。“紹興黃酒冬釀的用水便是文人墨客反復吟唱的紹興鑒湖水。”會稽山黃酒博物館館長楊國軍介紹,立冬後的鑒湖水,水質更為甘洌穩定,為佳釀出品再添一重保障。
“鑒湖水是‘酒中血’,精白糯米和優良麥曲則被稱為‘酒中肉、酒中骨’,黃酒最終呈現出澄黃清透的色澤、濃郁芬芳的香氣、醇厚甘甜的滋味,這三種原材料缺一不可。”楊國軍説。
踏入水網縱橫的紹興黃酒小鎮,河道上烏篷船悠然劃過,船槳輕撥,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沿河而建的眾多酒坊,一罈罈黃酒整齊排列、有序堆放,構成了絕佳風景線,近距離觀察,還能聽到嗞嗞作響的發酵“交響”。而大小酒廠、作坊裏,釀酒師們在熱氣蒸騰中穿梭忙碌的身影,則構成了一幅和諧有序的勞作“圖景”。
冬釀,不僅是一種順應“天時”“地氣”的釀造工藝,更是匠人對堅守與傳承的敬畏,許多釀酒師秉持着“一生只做一件事,釀好一缸酒”的信念,並身體力行地將釀酒技藝傳承給年輕人。
近些年,專注紹興黃酒釀製四十多年的陳寶良,都會帶着年輕人一起參與冬釀,將自己的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釀酒已經成為我日常的一部分,融入生活,是一輩子的事。”陳寶良説。
釀酒專業的“00後”學生謝昊天喜歡泡在紹興的老字號黃酒坊裏。“如今釀酒有先進的設備技術,但我還是特別敬佩老師傅們,他們日夜圍缸觀察,僅憑觸覺、嗅覺便能精準判斷酒醅狀態,我也想有這樣擇一業、精一事的極致追求。”
一滴釀千年,是時節之美,更是匠人之心。期待這一壺溫酒,給冬季寒冷的日子添幾分江南的柔情與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