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守寶人|用40年光陰,為麥積山石窟“縫補”千年文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1 09:24:30
來源:新華社

文化中國行·守寶人|用40年光陰,為麥積山石窟“縫補”千年文脈

字體:

  今年59歲的牟常有是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保護研究室的一名高級文物修復師,在麥積山石窟從事洞窟文物修復工作已經四十年了。

  牟常有還記得小時候在自家院子裏一抬頭便能看到一座形似麥垛的山——麥積山,也正是從那時候起,牟常有對麥積山上的塑像和壁畫産生了興趣。198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這位農家子弟走進了仰望多年的麥積山石窟,從拌泥遞物的小工起步,牟常有開始了在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的工作生涯。

  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的麥積山石窟始鑿於距今約1600年的後秦,因其形似麥垛而得名,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存洞窟221座,有大量精美的雕塑、壁畫,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每年都吸引着眾多游客前來參觀。

  在麥積山石窟,牟常有從最開始的清掃石窟、整理工具,到為老師傅打下手和泥、砸土、搓麻繩,一直幹了十幾年,在耳濡目染和老師傅的言傳身教中學習手藝,利用休息時間閱讀專業書籍、鑽研修復工藝與流程。逐漸地,牟常有完成了從農民到文物修復師的轉變,獲得了獨立開展修復工作的機會。

  四十載光陰流轉,牟常有的雙手撫過二十多座洞窟。他説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就想抓緊時間多幹一些,每當文物得到妥善修復,他的心中便感到十分滿足。

  經過多年磨礪,牟常有的文物修復技藝日臻成熟,面對年輕人的請教,他更是傾囊相授。“塑像壁畫皆是凝固的歷史,守護它們,需要耐心和毅力,相信年輕人能夠接好接力棒,讓這份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産永續。”牟常有説。

  記者:陳斌、馬寧、蔡湘鑫

【糾錯】 【責任編輯:譚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