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2/ 26 08:39:58
來源:新華網

江西宜春發現一晚唐五代城墻遺址

字體:

  新華社南昌2月25日電(記者袁慧晶)記者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江西宜春市袁州區高士南路東西兩側考古發現的古城墻遺址,經考古人員研究判斷為修築于晚唐五代時期的袁州府(宜春古稱)外城的南面城墻,或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晚唐五代城墻遺址。

  該城墻遺址是在2020年6月宜春市高士南路道路施工過程中發現的,2020年11月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宜春市博物館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據史料記載,漢高祖五年設宜春縣,開始築土城。隋開皇十一年開始設立袁州府,唐武德四年開始用磚築內城,唐乾寧二年開始築外城。五代時期,這裏隸屬于南唐。到南宋時,袁州古城與贛州古城並稱為“銅袁鐵贛”,是江西地區最堅固、雄偉的古城。但在1939年侵華日軍飛機屢襲袁州古城後,宜春縣政府為疏散軍民在城墻上開豁口,東、南、西段城墻漸次拆除,僅存的北面城墻也在1994年因城市建設被拆除。

  “此次考古發掘有望讓袁州古城墻重見天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考古領隊肖發標説,高士南路西側的古城墻估計有80米長,城墻內外壁是磚墻,裏面夯土,是一種磚包土結構的城墻。

  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斷高士南路兩側考古發現的城墻時代為晚唐五代時期。肖發標説,我國歷史上大規模用磚築城的現象始于唐代,但因歷史原因,西安、揚州等大城市的唐代城墻都先後遭到了破壞,現存城墻大多是明代建築,其唐代城墻僅剩殘跡。

  肖發標認為,袁州古城的外城城墻自唐末始建,其構築技術已較為成熟。由于其長期延續了始建格局,為研究唐宋以來州府城制、城墻建築史、城市發展史及古今重疊型城市提供了寶貴案例。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4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