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虛假營銷打不了擦邊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7 11:31:05
來源:北京日報

讓虛假營銷打不了擦邊球

字體:

  “化粧品要有數字身份證了。”國家藥監局日前印發通知,將於2026年2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展化粧品電子標籤試點工作。記者調查發現,試點落地進入倒計時,但市面上仍有不少化粧品是宣傳備案“兩張皮”。

  化粧品虛假營銷問題存在久矣。從消費者吐槽來看,誇大其詞、無中生有可謂一大通病。明明備案僅有保濕功能,一到産品宣傳就平添了祛痘消印的神奇功效;號稱防脫率99.9%的“固發神器”,一查報告“並無相關檢測”。尤其在私域直播間,“煥顏亮膚”“多重功效”等等,主播吹得天花亂墜,實質卻是“挂羊頭賣狗肉”。一些不法商家還大搞“化粧品變藥品”的貓兒膩,甚至産品被登出備案後仍不下架。

  亂象頻仍亟待治理,普及電子標籤不失為有益探索。據悉,數字身份證將涵蓋産品備案號、全成分表、檢測報告等核心數據,消費者掃碼即可一目了然。同時,電子標籤體系要求所有宣稱功效必須關聯實驗數據,並明確標注“化粧品非藥品”,否則將直接觸發預警。

  這些舉措提高了虛假營銷成本,壓縮了打擦邊球的空間,“醫用級”等營銷套路也會失去土壤。更重要的是,以往實體標籤因印刷面積有限,常被迫精簡信息,消費者還得上專業網站以辨真偽,許多人也懶得較真。如今掃碼即明,極大方便了監督質詢,也倒逼商家誠信待客。此前,海南就曾試點實施離島免稅化粧品電子標籤,如今更大範圍的試點即將開始,科學監管思路正進一步落地。

  調查顯示,在如今的美粧消費中,“不看品牌、看成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僅靠品牌光環或宣傳花活,越來越不足以吸引和維繫用戶。對於品牌來説,告別套路、擠掉水分,亮明産品的真容,將是穩定用戶群的關鍵。

  當然,電子標籤並非治理化粧品營銷亂象的“萬能藥”,技術手段的完善須與制度保障、監管執行等形成合力。譬如,二維碼可能被倣冒生成虛假鏈結,個別企業也可能利用技術漏洞隱藏不利信息。同步升級防偽驗真系統,對數據篡改行為設置嚴厲懲戒機制,讓電子標籤與動態監管、行業自律等形成全鏈條監督網絡,虛假營銷亂象才能得到根治。(雨馨)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