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銀發智慧都應該得到尊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7 11:30:07
來源:湖南日報

每一份銀發智慧都應該得到尊重

字體:

  11月4日,國家衞生健康委、民政部等5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銀發醫養行動的通知》,提出支持退休醫務人員參與醫養結合服務,壯大醫養結合“銀發力量”,促進醫養結合服務高質量發展。“銀發醫養行動”的精妙之處在於,服務的供給方與接受方都是老年人,構建了一個“以老助老、老老相護”的良性循環。

  當“老有所醫”遇上“老有所為”,這場“銀發聯姻”結下的是一段善緣。退休醫務人員憑藉自身專業所長,為需要照護的同齡群體提供貼心醫療服務,顯著提升了“老有所醫”的質量與專業性;與此同時,他們在服務他人中找回了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個人價值,實現了內心深處對“老有所為”的精神追求。這種雙向賦能,使得整項行動充滿溫情與力量。

  細讀文件內容,不難發現一些精細考量——

  在實現“老有所為”方面,文件提供了多元路徑:既可正式執業,也可開展志願服務;既可發揮臨床特長,也可從事管理教學。特別是“探索異地季節性支援”“鼓勵舉辦醫養結合機構”等舉措,為退休人員提供了充分的靈活自由,真正讓“為”的方式更貼合個人意願。

  文件讓人倍感溫暖的部分,在於其對服務者權益的全面呵護。它並非單方面要求退休人員發揮餘熱,而是致力於構建一個公平、有保障的支持體系。無論是要求簽訂協議保障報酬休假,還是鼓勵購買商業保險、提供健康體檢,對其本人及親屬入住機構實行費用優惠……這些條款都體現了一個核心理念:不能讓貢獻者在服務他人的同時,自身卻陷入權益保障真空。這確保了“老有所為”是一種可持續的、有尊嚴的選擇,旨在讓每一份銀發智慧都受到尊重,讓每一次“老有所為”都獲得認可。

  “銀發醫養行動”的深遠意義,在於它打破了以往將老齡化視作社會負擔的慣性思維,積極尋找解決相關問題的鑰匙。它告訴我們:理想的老齡社會,不應是一個所有人都等待照顧的社會,而應是一個長者們既能安享晚年,又能依據自身意願與能力繼續發光發熱的社會。

  當“老有所為”滋養着“老有所醫”,當服務的奉獻者同時也是體系的受益者,我們正在構建的,不僅是一個更有效率的養老體系,還是一個更具智慧、更富溫情的老年友好型社會。(周陽樂)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