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務:從“生計選擇”到“職業嚮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1 08:44:51
來源:光明日報

家政服務:從“生計選擇”到“職業嚮往”

字體:

  近日,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2025年家政興農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從就業、能力提升、保障、創業四方面提出14項任務,為深入實施家政興農行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清晰路徑。近年來相關政策持續發力,既彰顯了國家層面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更凸顯出家政興農在暢通城鄉要素流動中的關鍵價值。

  家政興農之所以成為政策焦點,在於其獨特的“雙向連接”功能:一頭緊扣城市家庭“一老一小”等民生剛需,一頭緊連農村勞動力進城穩增收的迫切願望。打通這一連接,既能釋放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潛力,又能填補家政服務市場的供給缺口,最終有利於實現民生改善與鄉村振興的良性循環。如今家政服務業已成為繼建築業、製造業之後,吸納新增就業的蓄水池,其蓬勃活力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全新動能。

  從需求端看,家政服務市場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期。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2%,3歲以下嬰幼兒約3000萬名,“一老一小”群體催生海量服務需求。雙職工家庭比例攀升、居家養老模式深化等趨勢,也推動市場容量持續擴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家政服務市場規模已突破1.2萬億元,但供需缺口仍高達3000萬人。專業育兒嫂、養老護理員、家庭管家等崗位一工難求,市場潛力亟待釋放。

  從供給端看,農村勞動力是家政服務的主力軍。據行業協會測算,全國約有3000萬名家政從業人員,90%來自農村。這意味着,農村勞動力不僅為家政市場提供了穩定人力資源,更通過從業增收反哺鄉村——一人從業可帶動一戶增收,一批人穩定就業可激活一村發展。家政興農已成為撬動農村致富的金鑰匙。

  然而,當前農村勞動力與家政行業的高質量連接仍存梗阻:就業渠道窄,信息不對稱導致有意願無門路;職業發展“短”,技能提升通道不暢難以幹長久;保障體系弱,醫保、住房等權益落實不足影響留得下;社會認同低,傳統觀念偏見讓從業者覺得沒前途等。《工作方案》直指這些痛點,以系統思維構建解決方案,為家政興農高質量發展破題。

  針對農村勞動力有就業意願但缺乏有效對接渠道的突出問題,《工作方案》部署了系統性解決方案,其核心在於構建多元化、便捷化的就業對接體系:通過組織專項“生活服務招聘季”活動,並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直播帶崗等新型招聘模式,着力縮小信息鴻溝,提升崗位匹配效率;推動工會系統的幫就業行動切實落地,搭建線上線下聯動的供需對接&&;深化家政進社區戰略,為農村從業者進入城市提供明確的落腳點和實際的服務場景;持續開展家政勞務精準對接行動,有效緩解市場結構性矛盾,化解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的現象。

  技能素質是家政從業人員立足行業的根本要素,也是驅動行業整體提質升級的核心動力。《工作方案》高度重視能力建設環節,提出多措並舉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平:鼓勵並引導利用在線教育資源進行學習,持續更新知識技能;加快發展現代家政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專業資質的人才;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力求實現從學習到就業的無縫銜接;同時,着力完善行業服務標準體系,為服務提供規範指引和質量評價依據,從而系統性推動農村勞動力從依賴體力的傳統服務者向掌握專業技能、具備專業知識的新型家政人才轉型。

  要想實現家政興農,還要培育現代家政觀。《工作方案》從“有形+無形”兩方面發力:在政策支持上,對家政專業畢業生、返鄉創業者優化金融服務、落實稅費優惠等,為農村家政從業人員發展提供有形支撐;在觀念引導上,提升從業者的職業榮譽感與歸屬感,讓他們在服務中收穫成就尊重等。

  家政興農,看似小切口,實則大民生大戰略。讓農村家政從業者出得來、幹得好、留得住、有尊嚴,不僅能撐起萬億家政市場,更能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他們帶回鄉村的,不僅是收入,還有先進理念、市場意識和發展思路,最終形成“就業增收—鄉村發展—城鄉互促”的良性循環。相信隨着系列政策落地見效,家政服務將會從生計選擇變為職業嚮往,助力更多有意願從事家政服務的勞動者順利實現就業。(鐘星星)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