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一個,存給子孫後代享福。”某電商&&上,宣稱“足金工藝品”“天然翡翠”的商品,以低至1元、0.99元的“白菜價”和“全五星好評返現”“先用後付”等誘惑吸引消費者,在“禮品暢銷榜”上佔據一席之地。然而,這些超低價“奢侈品”背後,隱藏着一條涉嫌虛假宣傳、玩文字游戲、利用失效鏈結逃避責任的灰色産業鏈。所謂“福利”,實為一些商家精心設計的騙局。
名為“奢侈品”,實際上是廉價品;名為“福利”,實際上是套路和騙局。這樣的商品竟然能夠賣得風生水起,乍看有違常理,細思也有一些“合情”之處。而這種“合情”,正是超低價“奢侈品”生存的土壤,值得我們警惕和反思。
俗話説,一分錢一分貨。根據市場價值規律,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商品的價值、市場供需關係等多種因素。現在黃金價格高企,花幾角錢幾元錢買到幾克重的足金工藝品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另外,天然翡翠、和田玉等玉石商品的價格雖然分出很多層次,但再低也不至於低至 “白菜價”,如果真低到了“白菜價”,只能説明,商品端的品質對應的就是“白菜價”。
道理並不複雜,可依然有不少消費者下單,背後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一者,商家的營銷話術、套路和虛假檢測證書在短時間內忽悠住了消費者,蒙蔽了他們的心智和理性;二者,有些消費者有貪小便宜的心理,以為買到就是撿到了漏;三者,不排除有些消費者在明知商品為假的情況下故意購買,為自己撐臉面,或者再忽悠他人。
商家售賣超低價“奢侈品”,其目的在於引流、沖銷量、刷好評、提高店舖權重、騙取消費者信息等,而他們的營銷套路也涉嫌虛假標注、虛假宣傳、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偽造檢測證書、洩露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踐踏了法律底線和誠信底線,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權益。
對此,電商&&應承擔主體責任,對售賣相關商品的商家經營資質進行嚴格審核,通過“AI監測+人工篩查”的方式對商家的營銷行為進行監督,針對存有銷售偽劣産品、偽造檢測證書、虛假宣傳等問題的商家,採取限期下架商品、取消推薦、封限賬號等措施,並報告監管部門。同時,電商&&應針對商家的違法問題和消費者的投訴信息建立歷史記錄,使其在較長期限內伴隨商家,即便商家登出店舖或重開店舖、轉讓店舖也保留歷史記錄。
此外,有關部門應加大市場監管治理力度,通過投訴舉報渠道收集線索,如確認商家存有相關違法行為,該查處查處,該沒收沒收,該曝光曝光,讓商家付出必要的代價,斬斷超低價“奢侈品”的灰色産業鏈條。同時,增強消費者防範意識,對超低價“奢侈品”的營銷套路進行解構,引導其增強消費素養,提升對問題商品的辨識能力。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多了解商品的信息,多算算超低價“奢侈品”的成本賬,理性消費,謹慎購買,切勿盲目衝動下單。消費者不好忽悠了,不輕易上當了,超低價“奢侈品”的違法侵權空間也就變得越來越小了。 (李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