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外賣”還須修好內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31 08:50:12
來源:南方日報

“體育外賣”還須修好內功

字體:

  只需一鍵下單,“體育外賣”也能“送”到家門口。近來,上門體育培訓服務在家長圈悄然走紅。打開社交&&搜索“上門體育”,提供少兒體適能訓練、中考體育輔導等服務的機構和教練比比皆是。

  “體育外賣”之所以聽起來新鮮,背後是市場發生了變化。隨着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國家對體育學科的重視,家長更願意為孩子健康投資,“體育外賣”也就應運而生了。“時間地點你來定,器械計劃我來備。”當下正值暑假,教練上門授課,家長便無需接送,省去不少時間,僅此一點,就很有吸引力。此外,“體育外賣”時間安排靈活,“私人定制”的教學更有針對性,雖然少了那麼一點集體氛圍,最起碼身體動起來了,不失為傳統體育課的補充。

  不過從目前來看,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資質問題,由於信息不對稱,上門授課的教練專不專業,家長一時難以辨別,導致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其次是安全問題,在場地選擇和訓練的方法上,“體育外賣”可能存在隨意性,如果發生運動損傷,很難認定責任;再者,其監管規則存在空白地帶,缺少統一的服務標準,加之很少有人專門簽訂書面協議,一旦發生糾紛,難免互相扯皮。

  事實上,這也是許多“上門經濟”的通病。近年來,從上門代廚,到上門收納,再到上門給老人洗澡,“上門經濟”的概念方興未艾,大有“各種需求都能接”之勢。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花錢買便利”固然聽上去很美,但究竟是不是“真香”,人們各有各的感受。相較於傳統的服務模式,“上門”有靈活便利的一面,但也是不少風險的源頭,如食品安全、財務損害、家庭住址等隱私洩露等,特別是個體化、零工型的服務,由於缺少中介&&的約束,存在較高的交易成本。

  更不必説,“上門”意味着進入私密空間,會不會有人“挂羊頭賣狗肉”,變相提供“擦邊”服務?值得警惕。

  作為新生事物,初期的良莠不齊在所難免。試想,傳統家政也是上門服務,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相對成熟,變得越來越精細化,還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加入。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時不時會感嘆一句:“找個靠譜的阿姨,咋就這麼難?”就此而言,對於以“體育外賣”為代表的“上門經濟”,不能因為存在風險就直接否定,還得多一點包容審慎的耐心,加強規範引導,明晰執法邊界,暢通維權機制。以“體育外賣”為例,教練的資質有沒有經過審核?器材是否經過合規認證?這些問號都有待實踐拉直。

  歸根到底,一個行業能不能行穩致遠,關鍵是修好內功。正如點外賣也曾經是新生事物,事實證明,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上門經濟”有其現實需求,對擴展就業空間也有一定潛力。唯有加強行業自律,努力提升自身服務,才能真正贏得信任,讓“上門經濟”向上有“門”。 (鐘 頤)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