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敞開大門,不能“欲開又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04 09:07:2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高校敞開大門,不能“欲開又止”

字體:

  隨着暑期到來,高校“門難進”的話題,再一次引發關注。一些高校的大門似乎“欲開又止”,校園開放進度與公眾期待存在不小差距:網上預約不是名額太少,就是程序繁瑣卡頓;進校流程複雜,常常“過五關斬六將”;有的學校,還要托關係,甚至找“黃牛”才能進……

  對於很多人來説,高校裏有心嚮往之的青春回憶;對於很多家長來説,高校更是為孩子種下理想和希望的精神高地。高校敞開大門,符合公眾的合理期待,不應當漠視。

  我國高校的性質決定了高校應當向社會敞開大門。我國高校幾乎都是公立大學,由國家和地方財政提供辦學經費,除了培養人才,多方面服務社會和公眾也是高校理所當然的職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文化體育設施向公眾開放。

  作為教學科研機構,高校不能自居“象牙塔”。大門緊閉的學校,從物理上將學校與社會分隔,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生活,本身就是在暗示師生們:校內與校外“不一樣”!大學的教育,要有更多開放和包容,一味將學生當作“校園裏的花朵”,一味將安全和秩序等同於“關門”才是最高效的選項,反而不利於人的成長成才。

  曾經,高校大門普遍敞開。如今,部分高校管理者仍在打開大門上“扭扭捏捏”,或是設置“無形的墻”,説到底還是在享受封閉式管理帶來的便利,是一種“懶政”慣性的現實表現。必須承認,向社會開門的程度與方式,是一所學校治理能力的生動展示。無需預約,刷身份證或簡單登記即可入校參觀;通過分流分時段,游客可以在不影響學生的前提下有序進校參觀……看似簡單的操作背後,都體現了學校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當然,也有不少在校師生對校園開放表達過擔憂,例如擔心干擾教學科研秩序、增加交通及治安風險等。這些擔憂不無道理,也再一次提醒:開放並不是毫無章法、無條件地“開門迎客”,應當通過科學合理地規劃開放區域與開放時間、安排人員進行游客管理、建立健全參觀制度等方式,平衡好各方訴求。

  大學打開大門僅是開始,門開多大、如何開好更為關鍵。高校要努力把門開得更穩固、更久遠,這既是回應社會公眾的期待,更是擁抱自身更為開放的未來。(邱犇)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