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借“AI焦慮”搞“認知收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3 09:34:04
來源:南方日報

警惕借“AI焦慮”搞“認知收割”

字體:

國産AI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再次催生了一批“賣鏟人”,確切地説是通過付費課程“割韭菜”的人——

  社交&&上,一些流量投機客以“暴富”“財富自由”為噱頭引流賣課,信以為真的消費者“入坑”後才發現:付費資料不過是賣家“搬運”而來的免費內容,還強調虛擬商品不退不換,比如近期流傳較廣的清華大學瀋陽教授下屬團隊的《DeepSeek:從入門到精通》教程,免費資料被不同賣家以0.01元至15元的價格售賣;有的104頁付費資料中僅有4頁談及DeepSeek;有的是ChatGPT舊教程改名重賣……

  與其將這些侵權、低質內容稱為“課程”,不如説是一把把打着知識幌子的鐮刀。正如瀋陽教授&&,“第一不要搞欺詐,第二不要侵犯知識産權,第三不要損害消費者權益”,涉及消費者權益等問題,相關部門和&&應及時處理違法違規行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從ChatGPT到Sora再到DeepSeek,每當有新技術爆紅,就有類似的“知識鐮刀”收割“韭菜”,規避之法在於,學會與“AI焦慮”和諧相處。

  其實,不用賣課的人説什麼“不會用××的人,×年內必然失業”,面對功能強大又充滿未知性的AI,許多人本就又愛又怕,愛它理論上能夠提高效率,怕如果不能緊跟前沿自身競爭力會下降,於是不斷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甚至落入不良賣家的焦慮營銷陷阱。縱觀人類技術發展史,每當新技術出現,都會引發人們的焦慮,AI也不例外。“AI焦慮”縱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無須言必稱根除。看清“認知收割”的套路,保持適度的“AI焦慮”,也不失為催促人們持續學習的良好動力。

  回過頭來看,當初沒有買ChatGPT、Sora課程的人,也沒有像賣家渲染的那樣,失業了或是被時代淘汰了;買了課的,似乎也沒幾個因受到 啟發而實現了財富自由。知識付費也好,免費分享也罷,不排除專業人士等分享的高質量內容,但也沒有誰敢保證,新技術一出來就能給出“終極教程”,叫人一學就“暴富”、走上職業巔峰。現實更可能是,一群賺快錢並且不怎麼懂技術的人,動輒教人搶抓風口,不斷更換瓶子裝着同樣的酒,讓慌不擇路的人賠上時間金錢之後,繼續留在原地迷茫。

  學習依然是緩解焦慮的有效途徑,不過,信息過載時代,好的學習資源同樣需要深度求索。(維辰)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