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失語症:別讓流行梗“毀掉”你的語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23 10:13:55
來源:紅網

網絡失語症:別讓流行梗“毀掉”你的語言

字體:

在現在的網絡世界,我們每天接觸的東西很多,天文地理、歷史文脈,但是,雙刃劍的另一面,我們更多接觸的都是一些流行的語言庫,近些年來更是熱梗不斷。“那咋了”“邪惡梔子花”“易如反掌”……這些網絡熱梗的不斷流行,仿佛讓我們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被稱為網絡失語症。

  在網絡熱梗的不斷衝擊之下,很多人的語言表達功能逐漸喪失。如今,我們一邊被“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驚艷,一邊只能蒼白地説出“加油”“奧利給”。面對高興的情緒,我們的前輩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説盡喜悅之情,現在的網絡上一句“笑拉了”引發萬人點讚,太多網絡熱梗的浸染,會讓我們在需要用到精準語言表達時,變得力不從心。

  流行梗通常是對複雜現象的簡化表達,它們缺乏深入探討問題的能力,長期使用可能會影響人們對文化深度的理解和追求。尤其是對兒童來説,本來就是一張白紙,在這樣的環境下被染的五顏六色,“你個老六”“雞你太美”等熱梗甚至被寫在了試卷中,令人擔憂。

  在這樣的現象之下,學生的教育迎來了新的挑戰。在學術教育領域,網絡語言的不正當使用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思維發展,青少年正處於語言學習階段,語言的鑒別力弱,語言規範知識和應用能力尚不穩固,經常使用網絡的另類表達方式,會影響正常的語言學習和表達。

  不僅如此,許多網絡熱梗之中暗藏暴力傾向和不文明行為更讓人心驚,這些文化像一顆種子暗植在孩子們的內心,潛移默化的讓他們認為這些是正常的現象,帶來不正確的價值觀,這種現象更應該重視。

  失語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本身不善表達,可能缺乏相關的寫作訓練。此外,互聯網的強大影響力不容忽視。

  面對這樣的群體,部分群體通過社群文化交流的形式,來進行“抱團取暖”。在豆瓣興趣小組“文字失語者聯盟”中,目前已有 30 多萬成員。這些成員通過增強練習、交流等方式,用豐富表達來替代網絡流行詞語,積極克服“文字失語”。

  除了個人增強表達的主觀能動性之外,面對“網絡失語症”,社會層面更要對症下藥,構建積極的表達生態。這需要多方合力共同促進。例如,高校進一步完善大學語文課程制度建設,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表達習慣和語言積累,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更要善用互聯網,宣傳正向能量,加強監督引導,恢復網絡環境的一片清明。

  網絡熱梗不應該全盤否定,嚴肅之餘,它的確帶給我們不少歡聲笑語,甚至因為這個在網絡上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是加強監管勢在必行。

  網絡失語症是一個值得我們警惕和反思的問題。只有當我們意識到流行梗的潛在危害,並重視它時,才能避免這一“現代病症”對我們的語言和思維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馬飛燕)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