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場不是批發市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21 09:34:33
來源:北京晚報

馬拉松賽場不是批發市場

字體:

  “拿一點兒,差不多就行了,別這樣幹呀。”11月17日,江蘇蘇州吳中舉行馬拉松比賽,兩名參賽者疑似薅免費補給,將“能量膠”打包背在身上“負重”奔跑。11月18日,賽事主辦方吳中區政府回應稱,將根據號碼牌尋找這兩名選手進行教育。

  馬拉松比賽對選手體能考驗極大,通常賽事主辦方會貼心地在補給點放些“能量膠”之類的免費食品,幫助選手及時補充能量。選手按需取用毫無問題,但明目張膽地“打包”、“進貨”式地拿補給,顯然超出了正常範圍。據報道,“能量膠”一袋大概8元左右,並不算貴;裝滿一背包,不在裝走了價值多貴的東西,而在於暴露佔小便宜的心理。據報道,有選手錶示,在一些比賽區域沒看到“能量膠”,還以為是主辦方沒安排。個別選手的任性與自私,不僅侵害了其他選手的利益,也擾亂了比賽的正常秩序,抹黑了賽事主辦方的形象。

  近年來,薅馬拉松比賽物資羊毛的人屢見不鮮。2018年,四川西昌邛海馬拉松,一名參賽者“打包”近百支“能量膠”,賽後不僅發朋友圈炫耀,還在跑圈社群中公開&&:“這次跑馬主要就是去拿補給的,且應該多拿一點。”2023年,江蘇蘇州太湖馬拉松賽,一名參賽者在比賽中拎着滿滿一包“能量膠”;社交&&上,還有馬拉松選手公開售賣“能量膠”……參加馬拉松比賽,本該好好磨煉意志,快樂享受比賽,傳遞健康正能量的價值觀。個別人屢佔“補給”的便宜,如何談得上正能量,哪能體現體育精神?

  體育比賽不是“打包”比賽。跑馬拉松“進貨”,跑出的是負能量。“能量膠”屢屢被“掃貨”,表明單靠選手自律行不通。對那些肆無忌憚拿“能量膠”甚至不以為恥公然曬物資的人,必須加強他律,用嚴格細緻的賽事管理加以約束。主辦方的回復,既是希望兩名參賽者真正認識到錯誤,也是給每一名喜歡多拿多佔比賽補給的人以警示。

  馬拉松賽場不是批發市場,誰都不能用“進貨”心態對待比賽。打包“能量膠”,完全是傳遞負能量的歪點子。(孟雅檀)

【糾錯】 【責任編輯: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