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復旦版《2023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和《2023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正式發布。最新排行榜發生重大變化,百家醫院不再直接排名,取而代之的是分為A++++、A+++、A++、A+和A五個等級,每一等級20家醫院。同等級排名先後按行政大區編碼(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排列,院名筆畫少為先。(11月18日《解放日報》)
復旦版醫院排行榜問世15年以來,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其權威性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肯定。該排行榜不僅為患者治療疑難雜症指點迷津,而且也促使各醫院努力提升整體診療水平和專科診療能力,從而爭取讓醫院和專科排名盡量靠前。該排行榜發揮的多重作用不容低估,也正因此,每年的復旦版醫院排行榜發布之後,均會引發社會的廣泛熱議。
美中不足的是,過去復旦版醫院排行榜也出現一些爭議。比如,實力相當且各有所長的兩家醫院,在技術能力等各方面根本分不出優劣,但排名卻要細緻地分出先後,導致排名靠後的醫院不服氣。醫院排名哪怕上升一個名次,都會被認為是了不起的成就,導致醫院過於內卷,尤其在人才引進和設備採購等方面進行攀比,從而造成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今年的醫院排行榜只排等級不排名次,處於同一等級的醫院沒有先後之分,醫院不再為排名先後糾結,就會更加關注學科建設和專科能力提升,醫院之間的競爭更加理性。
此外,患者看病普遍存在追求最好的心理,有些患者在選擇醫院時,能選第一不選第二,能選排行靠前的醫院不選排行靠後的醫院,導致出現患者集中到頂級醫院看病等現象。但醫院排行相差幾名,並不意味着水平就一定存在較大差距,旗鼓相當甚至後者反超也是常見現象。改進後的醫院排行榜只分五個等級,可以避免因排名過於細緻對患者形成誤導,利於患者合理選擇醫院和有序流動。
這次改進值得肯定,但改進還有很大的空間。當前的醫院排行榜針對實體醫院,但互聯網診療發展勢頭迅猛,將來網上看病越來越普及,需要及時推出互聯網版的醫院排行榜,強化引導、激勵有序競爭。此外,基層醫療機構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在家門口看病是患者的普遍願望,醫院排行榜能否推出基層版,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醫院排行榜處於不斷優化過程當中,這次優化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接下來,醫院排行榜應順應醫改方向,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等關鍵醫改提供參考和貢獻力量。並更加貼近醫療機構和患者的需求與想法,與時俱進地加以改進,使醫院排行榜既成為患者的“看病指南”,更要成為醫院的“建設指南”、醫療資源布局的“工作指南”。只有強化其不同層面的指南作用,才能持續增進醫院排行榜的社會價值。(唐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