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旅游圈”也是一種“潑天的流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09 09:32:11
來源:工人日報

“3小時旅游圈”也是一種“潑天的流量”

字體:

  周五下班後直奔北京西站,乘高鐵2小時8分鐘後抵達邯鄲,晚上打卡特色小吃店;周六周日游覽東太行景區、響堂山石窟,一日山水、一日文化;趕晚上的高鐵回到北京,迎接新的一週……據10月3日新華社報道,這是北京“90後”男生小王忙碌又豐富的周末生活。近年來,圍繞中心城市,以自駕、高鐵為主要出行方式的“3小時旅游圈”圈粉無數。

  近年來,“3小時旅游圈”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迅速走紅。這一模式依託便捷的交通網絡,使得人們能在短暫的周末輕鬆抵達附近城市享受一段“微度假”時光。

  “3小時旅游圈”的機遇顯而易見,它擴展了人們的旅游選擇範圍,讓旅游變得更加便捷和多樣化。同時,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隨着高鐵等交通設施的完善,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通時間被大大縮短,旅游業作為第三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繁榮發展能夠帶動酒店、餐飲、娛樂等多個行業的增長,進而推動區域經濟合作與交流。

  然而,這種旅游模式也帶來一系列挑戰。一方面,旅游資源的同質化問題逐漸凸顯。由於地理位置相近,很多旅游圈內的景點在文化、自然風光等方面存在相似之處,這可能導致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産生審美疲勞。如何挖掘和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成為各地需要思考的問題。另一方面,一些新興旅游目的地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可能面臨壓力。比如,交通擁堵、住宿緊張、環境質量下降等問題可能隨之出現。這就要求各地在推進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提升,警惕“一錘子買賣”。

  此外,“3小時旅游圈”還對旅游業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游客在短暫的旅行時間內期望獲得更加豐富和獨特的體驗,這促使旅游行業必須不斷創新産品和服務,以滿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這也是提升旅游競爭力的關鍵。

  “3小時旅游圈”也是一種“潑天的流量”,有關地方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挖掘特色旅游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讓“小而美”成為“微度假”目的地的閃亮名片。(何君)

【糾錯】 【責任編輯: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