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裏的形式主義:“十八相送”寫的人累看的人也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8/29 09:40:4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材料裏的形式主義:“十八相送”寫的人累看的人也苦

字體:

“一個電話能解決的事,非要先搞一堆材料,你來我往‘十八相送’”“我到任4個月,簽了1300多份材料,參加了270多個領導小組”“在幾十頁論文一樣的材料裏找需要解決的問題,找來找去找得好苦啊”……

  記者在一些基層調研,常常聽到這樣的怨言和苦水。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頑瘴痼疾,已成為一些地方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攔路虎”,必須下大力氣堅決糾治和革除。

  “工作要幹好,但更重要的是把匯報材料寫得漂亮!”“材料字數比其他部門少了,體現不了我們的成績!”這是記者在一些基層採訪不時聽到的話。西部某市一事業單位爭創優秀黨支部,100分的考核分81個指標,總共需要提供數十份材料,“單位裏寫材料的人手都不夠”。還有幹部總結出寫材料的“小訣竅”:標題要合轍押韻、對仗工整;過去的成績反復説,將來的規劃當下講;成績不夠就用開會、發文的數據來佐證説明……

  某國企辦公室工作人員&&,上級檢查某項工作,一定要配齊工作方案、活動記錄、影像留資、工作總結,少一項都&&這項工作“沒有完成”,“所以一項工作需要多份材料支撐,人手精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跟兄弟單位互相借鑒”。在此壓力下,很多文件和材料在一些機關裏“劃圈”“時空流轉”,不少還需要“回爐重煉”。

  材料重復上報也讓一些基層幹部苦不堪言、群眾意見頗多。有鄉鎮幹部&&,特別是到每年迎接考核時,同樣的數據,這個部門讓統計,那個部門讓填表,村幹部疲於應對。有的縣還要求幹部“周調度、月通報、季總結”並形成文字材料,“難的不是工作,而是寫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匯報”。

  實際上,看材料的人,也深受“注水材料”之害。“真正想看的沒有寫,沒必要的寫一大堆。公文像論文一樣厚,還得從上級重視、重要意義、科研論證裏找重點,從幾十頁文件裏找結論,從長、虛、空裏找乾貨,找得好苦啊!”一位領導幹部説,一份文件經閱批後轉給有關部門,接下來應該是抓落實,但一些部門又要據此層層上報另一份落實文件,“一件事變成文件材料‘十八相送’,沒完沒了”。

  “工作乾沒幹,材料説了算”“政績好不好,材料厚度看”……這些形式主義的表現,背後是“虛”“浮”的工作作風和變形的考核觀、政績觀。在個別地方,上級部門以材料的多寡衡量下級對工作的“重視程度”,以材料的優劣作為評判下級工作成效的標準,就會導致下級把精力花費在“包裝”材料上。此外,部分上級部門一些不實事求是甚至急功近利的要求,也會導致下級為了應付檢查而專注於材料。

  西部某縣整治形式主義,首要動作就是為考核“瘦身”——2023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數量同比減少20%左右,並明確督查檢查考核時間、頻次、方式及督考範圍等要素,壓縮督查檢查考核工作頻次,並將業務關聯密切的部門年度檢查進行整合,統一進行,將幹部從準備材料、應對頻繁考核中解放出來,受到了鄉鎮幹部的一致好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切實改進作風,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持續為基層減負。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審議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指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頑瘴痼疾,必須下大力氣堅決糾治。

  基層寫得累、領導看得苦,淪為空轉、被摻了大量水分的材料是對基層求真務實作風的侵蝕。基層減負,須得老老實實踐行“實”的作風,抓實幹重實效,精簡文風,擰幹材料裏的形式主義水分。(本報評論員李亞楠)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