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打假”成“假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30 08:46:39
來源:南方日報

謹防“打假”成“假打”

字體:

  職業索賠能有多瘋狂?

  “2023年上海市職業索賠類投訴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4.6萬件,其中年投訴量超過10件的投訴者有近8000人,還有人在一年內以‘無證拍黃瓜’為由向1372家餐飲店提出高額索賠。”近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與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聯合舉辦第二期“提振消費維護權益”大講堂,有關負責人對外透露以上數據。

  從豬肉攤老闆網售自製香腸被指“三無”遭十倍索賠,到沸沸颺颺的“農婦賣150份粉蒸肉被判賠5萬”迎來大結局,再到屢屢登上熱搜榜的“餐館賣拍黃瓜被重罰”……一段時間來,職業打假人不斷上演向個體工商戶“敲竹杠”的戲碼,並呈現出團夥化、鏈條化的趨勢,引發輿論廣泛爭議。客觀講,職業索賠行為帶來的不利影響包括損害營商信心、限制市場活力以及違背商業誠信、敗壞社會風氣等方面,必須以更健全的法律、更審慎的態度加以規範、調整,謹防別有用心者擾亂市場。

  法治建設在路上。綜合過往案例,職業打假人“奇襲”的秘訣在於“有法可依”,而相應的法律規定與老百姓的生活常識或者樸素情感有“偏差”。比如,小餐館之所以難端出一盤合法的拍黃瓜,原因之一是經營者自認其是“小菜一碟”,不懂或不願辦理相應證件,從而被職業打假人屢告屢勝。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於去年&&《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辦法》,聚焦中小企業反映的簡單食品制售行為被舉報這一堵點難點,作出“可以適當簡化設備設施、專門區域等審查內容”的規定。相信隨着相關行政程序的優化,小餐館兜售“拍黃瓜”遭索賠案例將越來越少。

  “過罰相當”正適用。有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全國已有超1000家餐飲店因超範圍銷售拍黃瓜、涼拌黃瓜等被行政處罰,而處罰金額在500元至5000元不等。一盤標價幾元乃至十幾元的涼菜,難逃數倍於自身的“天價罰款”,這於小本經營的餐館來説,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從社會實踐看:有的地方凸顯人性化執法的包容審慎監管,全面推行輕微違法免罰和初次違法慎罰;有的地方推進柔性執法、非強制性執法,對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實行“首次不罰”等。給“拍黃瓜”松綁,正是對市場活力的呵護。從這個層面看,所謂的包容審慎絕不是縱容,更不是侵害社會公眾利益,而是要給中小企業發展增添動力、注入信心。

  現實中,那些以“索賠”為職業的惡意舉報者,以“打假”“維權”之名行牟利敲詐之實,擾亂的是市場秩序,損害的是消費生態,務必嚴防“打假”成“假打”。 (靜 子)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