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提倡簡樸、個性、注重新婚夫婦感受的極簡婚禮,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一項媒體調查顯示,78.4%的受訪青年支持舉辦極簡婚禮,63.4%的受訪青年認為極簡婚禮應取消婚鬧等不良習俗。
何謂極簡婚禮?首先是告別冗雜的流程——不早起、無接親、不講排場。其次是拒絕傳統婚俗的陋習——拒絕婚鬧、拒絕惡搞、減少煽情。最重要的是自己玩得開心——精心策劃、追求個性、強調意義。極簡婚禮受追捧的背後,是年輕人注重自由、個性、實用的體現,也反映出婚俗的自我迭代、自我更新。
婚禮的形式是儀式,相比表演性質更強的傳統婚俗,極簡婚禮的情感表達較為內斂。婚禮常通過激烈的衝突和象徵性的儀式,比如車隊接親、鬧洞房、割“離娘肉”等,以順利跨過婚姻前後的“閾限”。然而這屆年輕人追求的則是“儀式感”,形式因人而異,但感情必須真摯自然。茶話會、寫誓詞、交換信物、愛情長跑……主打的就是營造私密空間,鐫刻只屬於彼此的愛情符號。
婚禮的本質是關係,而小家庭擁有社會關係的重心和主導權在轉移。有句話説得好:“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喜結連理,更是兩個家庭的資源互補。”放在以前,婚禮上“七大姑八大姨”互相打個照面,共同祝福新人,實現了資源交換,也奠定了小家庭在大家族中的位置。而當下有兩個因素發生了轉變,一方面,人口流動性增強,家庭結構改變,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可能天各一方,多數年輕人要過自己的“小日子”。另一方面,年輕人社會關係的獨立性也在增強,“遠親不如近朋”,台下的賓客更年輕也更熟絡,能為小家庭日後的經營奮鬥提供直接的助力。
婚禮的核心是感情,兩種不同的婚禮模式,折射出對幸福生活的不同期許。一場婚禮中,親情、友情、愛情相互交織,誰應該唱主角?這屆年輕人的選擇愛情並不令人意外。在提倡自由婚戀、理性選擇的當下,許多受訪青年特別提到彼此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相知相識,相互依靠的難忘經歷,並將其作為婚禮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有專家&&,極簡婚禮的背後,是“愛情婚姻”帶來的情感默契度。同時也要看到,在婚俗演變的過程中,父母長輩同樣也是參與者和幫助者,挑戰“規矩”包容個性,暗含着至深至真的親情。
婚禮的導向是實用,提倡環保節約、杜絕鋪張浪費,是極簡婚禮最直觀的益處,也契合當下婚俗改革的方向。有人算過一筆賬,鋪張的酒席、擺闊的車隊、請司儀、拍婚紗,前前後後至少花去一大筆錢,若是二人異地、在外務工,婚禮還要辦好幾場。省出這筆錢,無論是贊助旅游蜜月還是用在婚後生活,都能帶來更實際的幸福感。親自操辦極簡婚禮的過程中,許多年輕人學會了家庭生活的重要一課——合作分工,把錢花在刀刃上。極簡婚禮也可“聯動”低彩禮、免份子等理念落地,往小了説,有利於消除個體追求幸福的阻礙,往大了看,對推動婚俗改革也有其意義。
説到底,極簡婚禮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甚至要花費新婚夫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籌備策劃。抽走繁瑣流程和面子工程,作為補充的是實用理念和情緒價值。樂見極簡婚禮內容“不簡”、幸福不減,成為嶄新家庭生活的良好開端,釋放文明婚俗的積極信號。 (默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