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民政廳、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通知,正式公布江蘇省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結果,該省也是全國首批168名養老護理專業技術人才出爐。(3月20日央視新聞客戶端)
提到養老生活,在很多年輕人的暢想裏,是擁有一間小院、圍爐煮茶、種菜栽花的怡然自樂。在社交媒體&&,亦有不少新潮老人將攝像頭對準自己的退休生活,通過拍vlog、上傳短視頻的方式玩轉自媒體,成為銀發網紅。然而,現實並非都是詩與遠方。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8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約4400萬。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失能、半失能的約佔40%。隨着人口發展呈現老齡化、高齡化態勢,老年人的照護問題,正在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當前,不少成年子女處於“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兩頭跑”的狀態。在此情況下,家庭照護能力難免出現“赤字”,導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在此背景下,專業的養老護理,或將在未來成為老人照護的“主力軍”。養老護理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聯每個家庭的生活幸福感。然而,長期以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少人將養老護理歸結為“臟活累活”“伺候人的工作”。社會認可度低、職業發展局限,成為養老護理員數量短缺和人才流失的關鍵。
養老護理職稱評定體系的設立,正是激發人才活力的重要舉措。從行業發展角度看,職稱的評定,意味着養老護理職業從專業學科到人才隊伍建設、職業評價形成了完整體系,將進一步推動養老護理行業朝着專業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從社會認可角度看,在江蘇省的實踐操作中,將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資格納入衞生系列,與醫師、護理、藥學等職稱平行設立。這一舉措有助於在社會層面提高養老護理行業的認可度、提升相關從業者的職業自豪感,為養老護理行業有效“正名”,鼓勵更多人才投身於此。而從職業發展角度看,職稱的評定為養老護理員提供了明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打通了晉陞渠道,激勵更多人在此領域深耕。
當下,新興職業的百花齊放,生動印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隨着首批養老護理專業技術人才的亮相,專業的職稱評定為“狀元”的選拔開闢了賽道、也讓更多人看到了養老護理行業廣闊的就業前景。老年人安居養老,急在眼前、利在長遠。面向未來,養老護理職稱在等級考核、技能評定、各地區互認等方面仍有諸多問題需要科學規劃、細化研究。期待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有更多利好政策為養老護理髮展提供支持,讓更多人改變對養老護理的看法、進入到相關領域工作,激活養老服務行業的“一池春水”。(劉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