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發布通知,學校不再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校內英語水平考試等成績作為本科生畢業及學士學位授予條件。沒想到,卻在網絡上引發不小的爭論。
贊成者有之,見怪不怪道“早就有學校不再挂鉤了”。然而,亦有人跟風炒作,別有用心稱所謂“打響脫鉤第一槍”“一個時代結束了”。
發現後者的邏輯漏洞並不難。一則個別不代表全部,正如該校工作人員所説,這是學校通過商議決定的,其他學校也有,並不是一個奇怪的決定。四六級成績和學位證挂鉤與否,取決於各個學校的自主選擇,不是全國統一要求,早在多年前如四川大學等早就實現了四六級考試成績與學位證脫鉤。二則不挂鉤和不學英語是兩碼事。雖然考試分數不挂鉤,但是大學英語都還是必修課程,這是無法更改的事實,更不等同於英語不再重要了,不能偷換概念、混淆視聽。
事實上,對於這個老問題的討論早已有之,是非曲直也早有定論。2005年2月,教育部宣布對英語四六級考試進行改革,就不再發放合格證,改為發放成績單,並重申教育部從未要求四級考試成績與學位挂鉤;2013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書面答覆全國人大代表有關建議時又重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並未制定學士學位授予與英語四級考試挂鉤的辦法。也就是説,對於英語四六級和學位之間的關係,自始至終的態度是明確的,即是否挂鉤只能反映各個學校對於英語教學的態度和思路,不必過度解讀。
三十多年來,四六級考試作為一項大規模標準化考試,對於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和改革産生了積極的影響,效果毋庸置疑。時至今日,在全社會英語水平普遍提高的當下,學校根據該校實際教學情況、畢業情況進行調整,是必要的,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趁機鼓吹“英語無用論”看似語出驚人,其實我們對此論調也並不陌生。每每一有風吹草動,借題發揮、歪曲解讀的就不乏其人,且觀點無甚新意,無非為了撥弄網絡情緒,收割關注、流量。然而,此般煞費心機卻低估了網友的智商和見識,既不能代表當前民意,也不能改變大家對英語重要性的共識,註定會白費心機。
正如專家所説,英語教學應該回歸提高英語能力的本位,而不是以實際考試作為英語教學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來看,英語成績和學位不挂鉤確實有利於學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學習而不是考試上,長遠來看對於能力提升和促進就業有益無害。
在眼睛雪亮的網友面前,刻意曲解“英語四六級與學士學位脫鉤”想帶節奏的,只能自取其辱。 (陸 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