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票付費改名”師出無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25 08:56:57
來源:南方日報

“機票付費改名”師出無名

字體:

  改正機票上的名字,也要自掏腰包?日前,市民高先生反映,他為家中兩位老人訂購吉祥航空機票時,其中一位乘機人的姓名輸錯了一個字,航空公司&&改名要收100元。最終,他付了這筆“改名費”,但事後對此並不認可,希望對方給予合理解釋。

  稍加檢索可以發現,這並非孤例。只是各家航空公司之間,沒有統一的規則和標準。比如,春秋航空和廈門航空可免費修改一次信息,東方航空可修改一次信息但並未寫明是否收費。然而,存在不代表合理。畢竟,在行外人看來,改名不過是動動手指,沒有多少額外成本,至於為何收費還會“因字而異”,就更讓人不明真相了。

  從過往報道來看,更名難主要是為了防止通過假姓名批量購買機票並轉賣獲利。但惡意套利者終歸是少數,出於管理方便而犧牲“無辜”實屬不該。倒是無需實名就能出票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追問:為什麼飛機票就不能向火車票看齊,在售票環節就核驗個人信息?航空公司既然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是不是可以及時作出提醒?如此一來,高先生的無心之失,就完全可以避免。

  事實上,2018年民航局就曾發文,要求改進票務服務。其中提出:“航空公司要為旅客錯購機票(例如姓名書寫錯誤、重復購票等)提供免費補救措施。在界定旅客錯購情形時,應當把握合理且包容原則,對於航空公司無法證明旅客非錯購情形的,均應視為錯購,並提供免費退票等服務。”一紙規定寫得明明白白,怎能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規則的不透明,則是此事的另一個爭議點。據高先生反映,這趟航班的訂購頁面上,僅顯示“行李、退改規則”,並無姓名變更的詳細收費説明。而據記者實測,具體的條款在APP內的確藏得有點深。綜觀近期航空領域的幾起消費糾紛,問題也多半出在這裡——前不久,一女子帶3娃買4張票登機被拒,理由是違反了“每位成年旅客最多攜帶兩名未滿12周歲兒童”的內部規定,當時就有不少網友質疑“賣票的時候你咋不説”;上個月“國際航班經濟艙要付費選座”引發部分乘客不滿,其中一個槽點,便是規則改變前沒做好充分溝通。

  飛得再高,也不能高高在上。退一步説,本來機票價已經覆蓋大部分的服務,就算再有理由加收“改名費”,也必須讓人心服口服。與其在各種犄角旮旯上搞小動作,不如老老實實做好服務,堂堂正正地贏得市場。 (鐘 頤)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