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街經濟”走向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16 09:18:04
來源:南方日報

“後街經濟”走向前&

字體:

  説到“後街”,你的第一印像是什麼?主街的熱鬧註定走不到“後面”嗎?近段時間,不少城市深入挖掘消費潛能、發力探索“後街經濟”,一批有特色品牌、有歷史底蘊、有多元業態的沿街小巷正走向前&、反哺主街,賦能城市商圈走向繁華更深處。

  在廣州,北京路主街的“商業軸”、後街的“慢行休閒軸”和陳家祠、西堤等文旅資源,共同構成了商文旅特色型商圈;在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盡展“高端范”,吳江路、愚園路、威海路等後街散播“煙火氣”……後街小巷,打開商圈活力新想象。通俗地講,“後街經濟”需利用支路、小巷等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為引領、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特色商業街,它們協同主街共同構成兼具商業硬實力與人文軟實力的商圈發展模式。照此理解,如果把主街視作商圈的“大動脈”,那諸多後街則是“毛細血管”,主幹交會讓城市功能更具品質與活力。

  發展“後街經濟”,釋放消費潛力是一方面,推進城市更新是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後街就以臟亂差的形象出現在城市化進程之中,“配角”特徵明顯,存在感較低。隨着同質化的商圈主街漸趨飽和、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興起,亟待一批具有特色和優勢的新消費空間出現,“後街經濟”正當其需。比如,不少城市致力於將後街打造成為“數字消費場景的策源地、新型消費品牌的孵化地、高品質文化消費的集聚地”。此外,深入城市肌理的後街串聯起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是整個城市舒筋活血的根本和關鍵。發展“後街經濟”必然離不開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如此才能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從而助推一座城市高質量發展。

  後街是一個城市最豐富的“微表情”,發展“後街經濟”就要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城市“微表情”,反映到實踐層面即進行“微改造”。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後街改造往往面臨着空間小、産權散、分工亂等問題,如何有效提升改造的質量與效率尤其關鍵。有關部門應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深入調研後街的總量、規模、業態分佈、産權歸屬等,以便更好地對存量後街的發展進行規劃。此外,“微改造”要明確“一街一景一特色”,努力打破“千街一面”“千店一面”,盡可能保留老街的形制、肌理、空間環境,以便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後街經濟”,打開城市商圈的“另一面”。從功能定位看,後街是主街功能的延伸、拓展與互補,二者是共享客流而非爭奪客流、是合作共贏而非零和博弈。唯有以後街“煙火氣”彌合主街“商業味”,以後街“慢生活”調節主街“快節奏”,積極實現從“單一消費”到“多元的文化與空間消費”,才能更好實現城市商圈的優化升級,進而共同構築起大都市中心區的完整商業生態系統。 (靜 子)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