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4/ 21 10:45:1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評:一棵樹 一座豐碑

字體:

海報設計:王海霞

  馬若虎

  在蘭考縣焦裕祿幹部學院門口,有一顆已生長了58年的泡桐樹,這是焦裕祿當年親手種下的,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焦桐”。盡管歷經滄桑,但“焦桐”依舊粗壯挺拔、華蓋如雲。

  這棵樹,永遠扎根在百姓的心窩裏。“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道出了人們的心聲。為了擋風壓沙,帶領全縣幹部群眾大規模種植泡桐;到最窮的人家吃派飯,了解百姓實情;忍著腹痛工作,把藤椅頂出個大窟窿……雖然僅在蘭考工作了470多天,焦裕祿卻在群眾心中鑄就了永恒的豐碑。“焦桐”正是焦裕祿精神的象徵,看到它,就如同看到焦裕祿的赤子之心、責任擔當。“焦桐”樹下,不少人緬懷靜思,共同追憶英烈事跡,被焦裕祿精神深深地打動和感染。

  這棵樹,激勵著人們不斷奮勇向前。“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這是焦裕祿臨終前留下的錚錚誓言。看到“焦桐”,就如同看到焦裕祿正在苦幹實幹,心中喚起無窮力量。在焦裕祿精神的感召下,後繼者人人種樹,無數泡桐蔚然成林。曾經的風沙、內澇、鹽鹼地再也沒了蹤影,昔日黃河邊上百萬畝的“三害”土地全部變成了豐收的良田,蘭考縣目前已成為全國糧食主要生産基地,全國小麥、棉花、油料生産百強縣。58年來,“焦桐”默默守護蘭考,見證著蘭考的跨越發展,也必將激勵蘭考人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一棵樹,一座豐碑。如今,來瞻仰“焦桐”的人絡繹不絕。每個人都在學習、傳承焦裕祿精神,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顆“焦桐”。當無數“焦桐”匯聚在一起,就能成為一片不朽的精神林海。

【糾錯】 【責任編輯:馮文雅 】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9801112735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