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3 08:26:08
來源:廣州日報

“漫遊費”啞巴虧吃到何時?

字體:

  “漫遊”在2017年已成歷史,漫遊套餐費卻默默被收了43個月?據媒體報道,被收費的對象是一位老年人。因為套餐金額不多,每次扣費時,這位老人都沒留意到,直到其子女幫忙整理不用的手機號時才發現。對此,運營商的電話客服在回應中表示,如果不是用戶主動取消業務,即使業務已經“不存在”,費用還是會照扣。

  此外,取消漫遊費還有繁瑣的附帶問題。媒體援引運營商客服的回應稱,對取消漫遊費的用戶,運營商會補償100元話費,但該話費不可被“提現”。如果轉網或注銷號碼,該話費不會退還給用戶。種種“套路”,其實都在加重消費者的義務。按照相關協議,運營商遇到政府主管部門統一調整資費標準的,應當自規定時間起執行。運營商未按照協議規定取消漫遊套餐費,已經有違誠實信用原則。有人曾把漫遊費比作2G時代的産物,但壟斷利潤時代已經結束,運營商對待這筆“生意”的態度,豈能還是“多收一天是一天”?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媒體調查顯示,此類“停辦卻收費業務”依然還有多項。譬如,有用戶投訴,在小學裏才能用的校園局域網業務,現在孩子上了初二仍在繼續收費。諸如此類的業務,只要用戶沒有主動要求取消,就會一直默認收取費用。取消匪夷所思的漫遊費,為何如此讓人不省心?之所以累積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某項收費業務面臨調整時,運營商需要係統梳理相關産品和服務。這些動作可能會影響到核心業務的效益。而在梳理過程中,運營商需要為改變支付“糾錯成本”。

  但是,無論運營商要付出怎樣的代價,都必須正視市場的力量。如果沒有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市場意識,運營商便不可能提供優質的服務。而如果服務品質下降,市場終會行使話語權,讓運營商為之付出代價。當消費者發現存在變相收取已停辦業務費用的問題,應當主動拿起法律武器,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進行投訴。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消費者的主動維權也是一種“市場發聲”的方式。當然,如果消費者維權受阻,有關部門也需要亮明態度,拿出治理對策。現在,到了終結“漫遊費”啞巴虧的時候了。 (楊博)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732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