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2 08:25:05
來源:光明日報

四項改革將讓職工醫保“物盡其用”

字體: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措施,拓寬個人賬戶資金使用范圍,減輕群眾醫療負擔。早在2020年8月26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就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議標誌著《徵求意見稿》所提出的改革方案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本次職工醫保改革主要有4個方面的變化,包括將更多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單位繳費不再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可以給家屬使用和加強醫保基金監督管理。單位繳費不再計入個人賬戶對普通參保者形成的首要印象,是醫保卡裏的錢變少了。

  我國職工醫保包括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兩個部分。改革前個人繳納的職工醫保費為本人工資的2%,全部劃入個人賬戶;單位繳納的職工醫保費為工資的6%,其中30%,即工資的1.8%劃入個人賬戶,其余60%劃入統籌賬戶。本次改革個人賬戶計入辦法意味著個人賬戶也就是個人醫保卡中的錢減少了接近一半。

  看上去錢少了,一定是壞事嗎?這就涉及改革的另一項內容,即將更多門診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增強門診共濟保障功能。改革前個人賬戶裏面的錢雖然更多,但是門診費用全部由個人賬戶資金支付;改革後,門診費用至少有50%可以通過統籌賬戶基金報銷。對于個人賬戶資金存在結余的參保者,由于賬戶中資金僅能用于醫療支出,本次改革也只是將賬戶中的錢換了一個地方存放,留待有醫療支出時使用;對于門診費用負擔較重,個人賬戶資金無法覆蓋的多數慢性病患者,改革後通過門診報銷,將會減輕個人門診費用負擔。

  門診費用負擔的下降還有助于鼓勵患者在門診就診,避免小病不治拖成大病和過度使用住院醫療服務,既有利于優化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福利。

  個人賬戶專人專用,相當于強制性個人儲蓄賬戶;統籌賬戶採用現收現付制,大家一起出錢應對個體可能出現的醫療支出風險,體現的是醫保的保險屬性。本次職工醫保改革減少了個人賬戶劃轉比例,用于支撐健全門診共濟保障,在降低醫保儲蓄屬性的同時強化了醫保的保險屬性,能夠更好地發揮醫保的保障功能。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累計結存9926.95億元人民幣。考慮到我國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結余規模較大,而統籌賬戶支付壓力較大,一減一增也有利于改善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做到“物盡其用”。

  此外,本次醫保改革還有一個重大意義的改變,即一人參保全家看病。允許本人的個人賬戶資金為家庭成員支付一定的醫療費用,將“個人賬戶”轉變為了“家庭賬戶”,實現了個人賬戶資金的“家庭共濟”。中國的傳統文化注重家庭聯繫,作為獨立經濟決策的單位往往是家庭而非個人。家庭內部某一成員的醫療費用負擔通常由全部家庭成員共同分擔。改革前,具有儲蓄性質的個人賬戶資金僅能用于支付個人醫療費用,等于是人為限制了家庭內部的資源配置。本次改革承認了家庭作為基本生活單位和經濟決策單位的事實,在沒有對參保者和醫保體係産生損害的情況下提高了家庭資源的配置效率。

  能夠看出,本次職工醫保改革將有效提高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了醫保在家庭內部和不同家庭之間的共濟保障功能,將進一步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醫保家庭共濟,也將帶來新課題——探索實現門診異地就醫結算和完善門診醫保付費機制等內容。當前我國人口流動性強,許多家庭的成員分散在多地,只有實現門診異地就醫結算,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賬戶的“家庭共濟”。門診報銷范圍的擴大將會增加門診醫療服務中的“道德風險”,也需要通過完善付費機制,引導患者合理使用門診醫療服務。(作者:張川川,係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員)

【糾錯】 【責任編輯:徐可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731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