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1 08:35:01
來源:新京報

人大取消22名考研者復試成績:規則面前無僥倖

字體:

  因違紀行為被取消考研成績,不冤。

  這兩天,“多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考生考研復試部分科目0分”的消息,引發關注。據新京報報道,4月9日,人大法學院在官網發布情況説明稱,經調查,22名復試考生存在實質性透露復試內容等違紀行為。

  復試後在群裏討論面試題目,結果被舉報後,復試分數為0,其中有些考生此前的筆試獲得高分……這事的確話題性十足。有網友就認為,“考研人”不容易,取消復試成績有些重;還有網友認為,舉報者太不厚道。

  現實中,考研進復試的考生建群討論面試題的現象廣泛存在,此前無人因此受罰,這次人大法學院“開了先例”,也難免讓不少人難以接受。

  但存在已久,不代表就合理。人大法學院此次聲明就提到,《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復試考場規則》明確規定:“考生在復試期間不得錄屏錄音錄影,考後不得向他人透露招生考試內容,不得將試卷、答卷和考試內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轉發親屬或他人。”這22名考生明顯違反了考場規則,而他們考前都簽訂了《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誠信復試承諾書》,“保證復試過程不錄音錄影,不保存和傳播復試有關內容”。其行為,已然構成《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規定的考試違紀。

  既是違規在先,被取消復試成績,委實不冤。這也提醒,規則面前無僥倖,別把規則不當事。前無被處分“先例”,不代表後無“來者”,勿以“劇透”考題情節不嚴重而為之。

  平心而論,面試時間靠後的考生通過向考過的同學打聽,會有更充分的準備,但這確實對于一同參與復試的人不公平。這也是“不得傳播復試有關內容”這條考場規則存在的原因——不能因有時間差,復試公平就可以不顧。

  正因如此,對于疫情後研招主要採取的網絡遠端復試方式,中國人民大學採取了嚴格防作弊措施:除了“雙機位”設置外,還包括復試前採取“兩識別”“四比對”等措施,復試中採取“一平臺”“三隨機”等方式,全程錄音錄影,明確要“考前嚴審,考中監控,考後回看”。在此背景下,復試後在群內“討論面試題目”,是頂風違規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風波涉及的是法學院研究生招生,22名復試考生的目標是成為法律碩士。有志學習法律,卻在行為上破壞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違背承諾、忽視契約,這樣“學用脫節”的考生,即便考分頗高,也不符合法學院的研究生培養目標。

  “考研人”都懂“考研人”的難,但再怎麼説,都不能踐踏規則。相反,規則意識要時時成為懸在“考研人”頭頂上的一根紅線。就此看,中國人民大學校方相當于以此方式,給考研者上了一堂“法律課”。□柳宇霆(法律學者)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731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