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3/ 19 09:37:59
來源:新華網

【專家漫評】王一鳴解讀“強大引力場”的三層含義

字體: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王一鳴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依託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對“強大引力場”這個新提法,宜從三個層面理解。

  第一,外需與內需的此消彼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我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內需求加速擴展,內需和外需的相對關係發生變化,對外貿易依存度明顯下降。這種相對關係變化,客觀上為確立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創造了條件。

  第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顯現。隨着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我國國內市場的總體規模迅速擴大。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2萬億元,折算成美元約為6萬億美元,接近美國6.2萬億美元的規模。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大了對國際要素的吸引力。

  第三,我國打造“引力場”的條件更加具備。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産業體系和上中下游産業鏈,製造業佔全球比重達到27%,2019年世界500強上榜企業數(含中國香港、中國台灣)超過美國,已是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國。這些條件使得我國對國際生産要素有更強大的吸引力。如果説以前在國際、國內市場兩個引力之間,國際市場的引力會更大,那麼隨着外需與內需的此消彼長,國內市場的吸引力在明顯提升。這就為整合國際生産要素、深度參與全球分工合作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

點擊圖片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糾錯】 【責任編輯:徐可 】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7224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