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22 08:55:37
來源:北京日報

在就地過年上比一比“治理競爭力”

字體:

  疫情影響下,全國大部分地區相繼發出就地過年倡議,一些省市更拿出了細緻的安排方案,比如給留下過年的新市民發放春節消費券等等,長長的福利清單,被網友喻為“教科書級別的暖政”。

  抗疫形勢複雜嚴峻,就地過年降低人員流動強度,既助益防控大局,也能更好保障各類人員自身和家庭的健康安全。而要在一年最重要的團圓節日,讓就地過年的倡議贏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其實很考驗治理智慧。那些為人稱道的“暖政”,關鍵點就在於因地制宜、將心比心,盡可能將倡議落實到具體關愛。以“義烏方案”為例,不僅有實打實的紅包激勵,還包括送流量助力“網上沖浪”、免費開放景區文博場所乃至提供兒童免費冬令營等等,覆蓋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免除了人們的後顧之憂,無疑能大大提升就地過年的獲得感、幸福感。

  “暖政”承載着體貼與尊重,也體現了一些地方政府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一座城市需要五湖四海的建設者,大家都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訴求。就拿廣大外來務工人員來説,有人孤身在外,有人拖家帶口,有人想宅家“雲過節”,有人想在崗掙錢節後調休。只有提前做好調研摸底,才能盡可能傾聽每一種聲音;也只有多些換位思考,才能做到急每個群體之所急、想每個群體之所想,進而有針對性地將關愛具體化,真正把好事辦好。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細緻安排固然會大大增加政府部門的工作量,但這本就是服務群眾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當地“治理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近些年,隨着發展轉型升級,全國涌現出一批新銳城市,人才被視為助力內生增長、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最寶貴資源。而人們喜歡一座城市,除了繁華便捷、充滿機遇等外在條件,還在於一種被尊重、被認可的歸屬感。正所謂“留人在一時,功夫在平時”,終究還是要讓人才在一個個具體問題上感受到暖意。治理暖,人心就暖,心暖何愁人不留?

  “城,所以盛民也。”現在距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期盼更多地方抓緊時間窗口,圍繞就地過年拿出契合當地實際的詳細安排,並將這種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融入日常治理的點滴之間。(范榮)

【糾錯】 【責任編輯:董璐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