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20 08:39:19
來源:新京報

別再讓確診者隱私資訊滿天飛了

字體:

  對于此類涉及個人隱私的病例資訊,不轉發不傳播,不造謠不生非,是保護他人,也是保護自己。

  1月17日,大興區天宮院街道出現兩名確診病例。此後,北京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二人的活動軌跡資訊。但隨後,疑似這2名確診病例的隱私資訊就在一些微信群和朋友圈內被廣泛傳播。

  所傳資訊中,不僅包括了2人的全名、籍貫、親屬關係,還具體到門牌號的地址和工作單位等隱私資訊。對比官方通報內容,這則在社交平臺上傳播的資訊,不僅幾乎涵蓋了官方資訊的全部,還包括了更為細節的肺部症狀等診斷資訊。

  目前,尚不知曉該資訊傳自何處。若資訊屬實,這又是一次確診病例隱私泄露事件。而自疫情發生以來,此類事件已頻密發生,從成都確診女孩到韓國返沈確診人員尹某某,都曾是資訊泄露的受害者。但疫情已經延續了這麼長時間,類似案例發生了這麼多,為什麼到了今天還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這不得不引人反思。

  就在不久前,杭州某培訓機構外教復陽,之後其隱私也在網上傳播開來。1月7日,杭州官方通報,故意泄露流調報告內容的醫師被行政拘留5日。

  個人資訊被泄露,連著的總是對當事人的網絡暴力。近期被網暴的石家莊周姓女子,就是個典型案例。據媒體報道,被確診後,周女士的真實姓名、朋友圈資訊就被曝光在網絡中,甚至有人把她的工作地址張貼在小區裏。有人加了周女士的微信,把她拉進一個都是陌生人的群裏,要求她道歉。

  這些資訊泄露事件還有跡可循,很多時候,一些確診病例的個人資訊可能早已在網絡、社交群中隱秘傳播,卻難以溯源。

  對此,如何避免此類資訊事件一再發生,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又保護好個人隱私,就顯得尤為重要。

  杭州醫師泄露流調報告一事,某種程度上暴露了病例個人資訊保護的隱患。實際上,在對確診病例做流調時,往往會經手各個層級的多個人員,從醫護人員到社區防疫工作者,從醫院到衛健委,病例資訊在層層上報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在某一環節發生泄露。除此之外,知曉確診病例相關資訊的鄰居、同社區者或其他相關人員,也有可能成為資訊泄露的助推者。

  確診者隱私資訊泄露,一旦發端,便有可能形成鏈式反應、發生社交裂變,從“鄰居社區”到“朋友之間”,如波紋一般由內向外傳播。

  而要杜絕此類現象,就需要扎緊病例資訊保護的籬笆。于內,在流調過程中,在病例資訊上報過程中,就應對病例資訊嚴加保護,讓全鏈條、各環節的工作人員增強資訊泄露防范意識,知曉資訊發生泄露的嚴重後果,並用留痕機制確保涉隱私資訊不外傳。于外,在特殊時期,針對確診病例資訊的泄露,也不妨提高違法成本,相應地提升懲戒力度,懲前毖後,以儆效尤。

  除此之外,截住確診病例隱私資訊傳播的鏈條,也需要公眾提高對個人隱私保護的敏感,對于此類資訊不轉發不傳播,更不能趁機造謠生事,將熱衷傳播他人隱私的窺私癖跟病態仇視情緒“嫁接”,進而唯恐“天下不亂”。本質上,對于他人隱私自覺進行保護,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的信息安全。■ 社論

【糾錯】 【責任編輯:馬若虎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607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70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