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組織學習培訓時內容充實、方式靈活,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助益不少,也使許多一線工作者理論與實操水準得以提升。然而,也有部分學習培訓,重形式輕內容、重留痕輕實效,給日常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
“淺層次的培訓太形式化”“打卡第一,留痕走人”“工作時間無效培訓,休息時間又在工作”……這是網友在《變了味的學習培訓,已成基層新負擔!》評論區裏的“吐槽”。這些留言反映出輿論對培訓形式主義的不滿情緒。
讓培訓學習少“增負”、多“增知”,需要守住學習的本質與初心。
培訓,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科技水準日新月異的今天,廣大基層工作者需要更新知識、鍛造技能、適應變化。為此,培訓要補得上需求的空缺。基層工作者普遍反映,那些業務性強、實用性高的培訓往往很受歡迎,也很有效果。這説明廣大基層幹部對有實效的學習培訓依然是歡迎的。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開展培訓前,要多了解基層的真實需求和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帶著問題設計培訓,帶著方法開展培訓。同時,通過專業授課與實戰練兵相結合等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習培訓不再枯燥乏味。
培訓,要止步于形式的桎梏。部分培訓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可以説在源頭就跑偏了,踏入了形式主義的歪路。此種培訓機械枯燥、與實際工作嚴重脫節,同時擠佔大量時間,對學習者來説除了負擔,難言收獲。為此,培訓學習應在啟動之前就制定科學、人性化的方案,並合理安排學習人員的指標,讓基層工作者真正成為“好知者”與“樂知者”。
其實,形式主義培訓的背後是官僚主義。一些機關單位將培訓工作作為自己的政績,不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了解培訓需求,不聽取基層意見建議,而是從自身工作業績需求出發,單方面制定培訓計劃,時間上越長越好,並下達“死命令”讓基層執行。這樣的培訓除了增加基層負擔,為上級單位總結工作提供幾個漂亮數據,意義何在?一些基層幹部群眾建議,有關部門應對基層現有培訓項目效果進行總體評估,聽取基層反饋,刪繁就簡,為基層減負釋壓,同時對出臺形式主義培訓的部門進行問責,用倒逼機制真正讓培訓收到實效。
如何讓培訓不再變成“留痕遊戲”,對學習者産生持久的啟發或指導作用,是培訓設計者與實施者面臨並需要不斷創新求解路徑的長期命題。(劉芳洲 楊欣)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