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閉挑戰”不僅讓人覺得是嘩眾取寵,更可能損害到參與者的身心健康,難以讓人看到其積極意義。
近日,在網絡平臺上有多家公司舉辦“禁閉挑戰”,挑戰者須在沒有任何電子設備、無任何時間提示、與外界零接觸的房間內獨自生活30天。如果挑戰成功,就能獲得5萬到10萬不等的獎金。
只要“禁閉”30天,還有人好吃好喝供著,就能拿到5萬到10萬不等的獎金,這樣的“好事”讓不少“宅男”“宅女”躍躍欲試。可實際上,這錢並不好賺。如“禁閉”挑戰活動規定,沒有電子産品,沒有時間信息,不得與外界接觸,挑戰者在無窗、有衛生間可洗漱、不能洗澡的寫字樓獨戶內生活滿30天,挑戰者參加後簽訂協議允許全程直播。
一個人在沒有時間信息,完全與外界隔絕,處于狹小壓抑的環境下生活,顯然不是一個正常狀態。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説,這樣的挑戰看似簡單,實則可能對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危害,甚至還可能影響日後生活。正如有心理咨詢師指出,在這種特殊的環境刺激下,還很有可能使挑戰者患上“幽閉恐懼症”。
雖然組織方設定了一定的參賽條件,比如挑戰者自身必須年滿20-35周歲,提供市級醫院體檢健康證明,心血管和腦血管健康證明,以免突發疾病等等,但這樣的活動仍然不讓人看好。
像馬拉松、足球等比賽,還有一些挑戰人體極限的運動等等,它們也可能存在一些危險性,但其或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或是體現人類探險精神、人類智慧等等,都有著明顯的積極意義。
像“禁閉挑戰”這樣反常態的活動,卻難以看到其有價值的一面,而這種可能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活動面向大眾發起,更是增加了危險性。人體極限不能“亂挑戰”,更不宜以“全民參與”的形式進行,普通公眾顯然不具備挑戰“禁閉”人體極限的能力。
對于這樣的挑戰活動,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進行規范;公眾更要謹慎參與,否則既可能交了“智商稅”,還可能對自己的身心帶來不可逆的傷害。(戴先任)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