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試點“靜音服務”,即為願意遵守相應行為規范的旅客,提供“靜音車廂”的購票選擇。據悉,此項服務最早將于12月23日起開啟試點。
此次京滬高鐵試點“靜音車廂”服務,堅持自願原則,願意遵守相應行為規范的旅客在12306網站和手機客戶端等處購票時可自行選擇“靜音車廂”。這能起到“人以群分”的作用。
這幾年,越來越多“在高鐵上大聲喧嘩”“熊孩子哭鬧”和“通過電子設備外放聲音”的現象,曝光于輿論場,引起口誅筆伐。比如,2017年,有主持人在微博發文呼吁設置“熊孩子專用車廂”引發關注;2019年,一名演員在高鐵上阻止他人外放音樂,一度掀起網絡熱議。表面上看這是噪音問題,本質上則是不同個體在公共空間裏的權利衝突。
其實,早在2016年,就有網友提出希望增設“冷漠號車廂”。這裏的“冷漠”,並不是指冷淡,不關心,而是希望大家彼此不打擾。它與現在推出的“靜音車廂”,實際上是同一個意思,體現出乘客們對安靜乘車環境的向往。從更深層次看,大家渴望的是他人對自我正當權利的一種尊重。
現在,高鐵公司主導的“靜音車廂”真的要來了,這對于大多數追求安靜環境的乘客來説,簡直是一個福音。
高鐵公司把坐不坐“靜音車廂”的選擇權,交給了乘客。乘客選擇“靜音車廂”就相當于簽了一份公共契約,在享受“靜音車廂”帶來的安靜和閒適的同時,必須遵守規矩,保持安靜,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對等統一。這不僅有利于提升相關乘客的自身文明素質,也有利于強化整個公共空間的規則意識,進而提升相關空間的公共文明程度。
與此同時,“靜音車廂”的設置,能減少乘客之間因為噪聲問題而引發的矛盾。未來,越來越多乘客在買票時選擇“靜音車廂”,“靜音車廂”一個又一個設置和普及,能鼓勵更多人文明乘車。
“靜音車廂”的設置,既是對乘客正當需求的重視和滿足,也是對乘客不文明行徑的約束,是非常精細化的現實考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追求。值得強調的是,這種精細化考量和服務,不僅能解決很多人的現實痛點,還能倒逼社會公共文明提升,其深層次的社會意義隨之凸顯。
高鐵“靜音車廂”的試點和推廣,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將人性化追求貫穿始終。在服務層面,要追求精細化,考慮更多不同個體的正當需求,即使相關需求是多元的。比如,在恪守公共文明底線的前提下,可以為帶孩子的家庭提供相應的空間,做到兼顧乘客的正當需求和公共文明的基本要求。(默城)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