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不只在重陽日常陪伴更重要
昨天是重陽節,也是我們的“敬老節”,央視新聞提及一個數據:假如一年只有過年7天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能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只有1540個小時,大約64天。
事實上,不少人並不是每年春節都回家,更因獨生子女緣故,回家也得兩家跑,64天這個時間都達不到。為人父母,沒有哪一天不惦記著自己的孩子。這種惦記,也讓老人們的孤獨感更深刻。為此,借著重陽節,央視也溫情提醒:陪伴父母,別再等來日方長。但這不僅要女兒們更多用心,有空常回家看看,也需要國家政策在陪護假等方面更多支持,讓人們有更多團聚時間,讓老人們有機會在女兒陪伴中安度晚年。而這對我們即將到來的老齡社會也尤其重要。 (韋依 市民)
樹木提前做體檢城市生活更安全
據新京報報道,目前,北京的“樹木醫生”已率先在東西城為5萬多株樹木進行了“體檢”。在極端天氣到來前,針對可能發生問題的樹木,專業隊伍可提前觀測和預判,及時幹預,減少樹木倒伏造成的人財物損失。
北方的冬天,常有大風大雪等極端天氣,一些枯樹更容易發生倒伏,給行人和車輛造成傷害。所以,冬季到來之前,及時給樹木體檢很有必要,而且,“一樹一策”的治療也有利于樹木的健康生長。值得一提的是,土壤改良也是給樹木治病的重要手段。比如,給樹木根部土壤插上透氣管,就是一種創新型的科學治療方法。而這也都體現了相關管理的精細化,讓城市生活更安全。 (彭愛珍 教師)
以消費公益訴訟解旅遊維權難題
日前,有媒體調查發現,長期以來,景點虛假宣傳、不合理低價遊等各種形式的遊客權益受侵害事件並不少見,但由于損失不大,很多遊客都會選擇倒霉認栽,涉及訴訟的少之又少。
在旅遊維權中,消費者面臨取證難、投訴難、鑒定難、訴訟難、賠償難等諸多問題。但事實上,我國的民事訴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都規定了消費公益訴訟制度。針對旅遊糾紛多發的現實情況,有必要進一步激活該制度,讓消費者實現零成本維權,既無需出資聘用律師,也不用去法院出庭參與訴訟,只需把權益受損證據提交消費者協會即可。為此,消費者要敢于、善于運用這種公益訴訟制度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消協等有關方面,也應加大這方面的宣傳、普及,共同維護正常消費環境。 (徐小飛 法官)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