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在博物館進行講解的人,只能是博物館講解員嗎?近日,遼寧省博物館發布了關于實施《社會人士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講解活動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規定原則上不允許社會人士(含導遊、社會教育機構及其他個人)在展廳組織開展講解活動,備受爭議。
博物館解釋了規定背後的顧慮:合格講解員需要掌握文博知識、表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而社會人士往往不具備。此外,社會人士各自進行講解,也有可能擾亂正常管理秩序,影響其他人參觀體驗。
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思考。然而,考古工作者、歷史係教授、閱讀過大量相關書籍的文物愛好者、專門跑古文化線路的導遊……他們真的沒有資格給同行者講解館藏文物的知識嗎?
社會人士主動參與講解,體現了近年來公眾對歷史文物興趣在提升。博物館有文化傳播功能,更應當順應這種趨勢,加以正向引導。擔心社會人士專業知識不足,博物館完全可以完善場館中的文字標識、多安排一些講解員分散在展廳中為人們答疑、舉辦對外開放的專題講座活動;質疑人們經驗不足,多練習幾次自然熟能生巧。
目前,遼寧省博物館在名義上為社會力量的進入留下了一個合法“缺口”:確有特殊情況需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講解活動的,需提前一周在網上提交相關的申請材料,或去博物館的服務臺提交申請表、講解詞以及加蓋公章的書面證明。可是,面對如此繁瑣的申請程序,不知道申請人服務熱情還剩幾何?
博物館的講解工作應當向社會力量開放,通過規范社會人士講解、完善各方面服務,吸引更多人來到博物館參觀,感受歷史的厚重積淀與當下的人文關懷。同時,願意提供講解服務的社會人士及其他參觀者,也要積極配合工作,嚴格遵守博物館規章秩序。(孫文靜)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