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一飯店發生坍塌,奪走了29條生命。據紅星新聞報道,事發當天,一李姓老人在飯店舉辦壽宴,因為在院子裏聽戲,僥幸逃過一劫,而包括李姓老人老伴在內的多名親友都不幸遇難。
許多網友紛紛對李大爺的不幸遭遇表達同情。然而,也有一些人對這位痛失親人的老人橫加指責,比如,“如果老人不叫這29人,這29人也不會死”“明明是這老人的錯,如果這老人不去過生日不就沒有這回事了嗎?”
這樣的指責充滿了惡意。29人不幸罹難,確令人痛惜,但責任並不在老人,他也是受害者。飯店的坍塌,並不會因為老人的不同選擇而改變,當天就算老人不去飯店祝壽,飯店也會坍塌,只不過遭遇不幸的是其他的顧客而已。
一天之內痛失多名親友,從“天堂”跌到“地獄”,已倍受打擊,還要遭此刻薄責備,是不是非常無辜?
要説責任,這家飯店的經營者首先難逃其責。據媒體報道,涉事飯店可能是違建,十多年來曾加蓋、擴建五六次。如果情況屬實,這就不是一起普通的意外,而是一起性質嚴重的安全事故。所以,最該責問的是飯店為什麼説塌就塌,十多年間多次加蓋、擴建,程序上合規合法嗎?
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這種極端的言行相比而言還是少數,但因為它們足夠“刺眼”,足夠吸人眼球,總是讓人看到之後如鯁在咽。
這些年,隨著社交網絡的日益發達,類似情況出現不少。比如,一些人為了博取關注,就歪曲事實,明明是媽媽拉著兩個女兒去醫院拿藥,卻被説成是“姐姐不惜與丈夫離婚也要撫養去世弟弟的孩子”的“勵志悲劇”;比如,孩子丟失,有人不關心親屬的悲痛,而是“深挖”孩子父母的所謂感情細節,試圖尋找到所謂陰謀,最後逼得孩子的家人在承受悲痛的同時,不得不出來自證清白。
同樣的,在這起慘劇中,除了上述無端指責老人不是的言論之外,還有一些自媒體不顧老人的悲痛,對老人“窮追猛打”,不斷在老人的傷口處撒鹽。
老人本想辦喜事卻辦成了喪事,相信有關部門會對事故責任深究到底,給受害者一個交代。那些説風涼話的,尤其對老人無端指責和咒罵的,也勸你們將心比心。(張炳劍)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