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的就是,躲過了病毒,卻被當做了病毒。
日前,有媒體採訪調查當地的新冠肺炎治愈出院者,發現他們當中很多人遭遇了各種歧視。如一位嚴先生就説,出院後人還沒到家,就收到朋友的消息:有鄰居把他的個人信息發在了微博,自稱是“正義”行為;有鄰居説他是妖怪,要把他趕走。
歧視新冠肺炎患者,本就已經很扭曲了,還自以為“正義”,這更可怕。單就拿非法曝光他人隱私還煽動人肉、辱罵這點來説,就沒有任何正義可言。
歧視治愈者,也是一種心理病,得治。換位思考是最簡單的治療方子。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被感染的是自己或自己的親人,好不容易戰勝病毒出了院,願不願意面對這種冷嘲熱諷和異樣的目光?我們一定希望自己看到的是溫暖的援手,而不是冷漠。
一個正常的社會,不會讓被治愈者剛走出醫院,又進入一個充滿病態眼光的環境中。
就新冠肺炎治愈者來説,國家診療方案對出院標準都有明確規定,他們能走出醫院,其實並不容易。無論是政府還是醫院,出于疫情防控目的,都不會輕易將那種不確定性投放到社會中。
回看一些過激反應,已不僅是道德范疇,而是突破了法律邊界。如曝光治愈者的隱私,如辭退治愈者的工作。2月5日,湖北的姚女士,剛被治愈出院,就接到通知:所在公司因其確診過新冠肺炎,決定自2月10日起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消解這種歧視,顯然不能僅指望那些大眾或企業機構“自愈”。一方面,對于治愈者的個人信息,有關部門要做好保護工作,堵住泄露的閥門;另一方面,對于明顯觸及人格尊嚴的侮辱謾罵,對于侵犯治愈者個人權益的行為,也要依法打擊。
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歧視被治愈者,是因為不歧視他人,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救贖。就像這次疫情,沒被感染的大多數是幸運的,但這不代表我們會被錦鯉附身一輩子。而且,我們反對的,是一切歧視本身。
歧視是一種病,且病在人心。收起異樣的目光,報之以關愛和鼓勵,是為了他人,更是為了自己。□與歸(媒體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