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日韓等國的暴發,眼下中國也面臨一定的境外疫情輸入風險。也因此,不少城市近日加強了對入境人員的檢測與管理,其中有些地方的做法就熨帖人心。
據新京報報道,2月25日,江蘇鹽城發布中文和韓文通告稱,在鹽城工作生活的韓國人士是鹽城的“新市民”,在疫情防控中應一視同仁。在鹽城已經有固定居所的,要主動做好居家觀察;確診為感染病例的,將按照和鹽城市民同等待遇集中收治。
從疫情暴發開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就成了國際共同抗疫的金句指南,而此時鹽城在防疫中表示對韓國人一視同仁,無疑也是這層精神的體現。
一方面,鹽城使用中韓“雙語通告”,本身就是對韓國人的友好表達,從情感上拉近了中韓兩國距離;另一方面,明確對確診為感染病例的,投入相同的資源進行救治,這是穩定預期,以實際行動確保入境韓國人的安全,體現了地方政府的擔當。
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來看,鹽城此舉也其來有自:資料顯示,韓國是鹽城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合作國。截至目前,中韓(鹽城)産業園核心區284家韓資企業,51家韓資企業已全部復工。
也就是説,韓資企業與韓國籍職工對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在當前的疫情防控局勢下,竭力保護當地韓籍人員的生命健康權益,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回饋”,也符合雙方的利益。而保障入境人員在疫情防控中的權益,是共同抗疫的題中應有之義。
疫情在中國暴發之初,國際社會就迅速給了我們以援助,捐獻防疫物資,合作開發疫苗,助中國共同抗擊疫情。這其中就包括來自韓國的馳援。基于同樣的情理,當疫情在國外蔓延時,我們亦需積極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而對那些入境人員,自然也要給予必要的關懷與照拂。當然,如何加強對入境人員的管理,各地也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但疫情面前那種共同擔當的態度,當成“標配”。□喻辛(媒體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