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消毒棚”,為小區業主提供一個消毒場所本是好意,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未免讓人産生擔憂。
防控疫情,一些社區各顯神通,而雲霧繚繞的“消毒棚”(有的稱為“消毒屋”)近日成了網紅。幾天之內,“仙氣小屋”開遍大江南北,出現在很多地方的小區或公司入口處。
據媒體報道,在西寧市城東區東方華府小區門口設有一個簡易棚,上面張貼著“消毒棚”和“進入請站立10秒”等提示語。簡易棚裏安裝有一個電動噴霧器,噴霧器口不停地有霧化的消毒液噴出。居民經過時,霧化的消毒液均勻地落在身上,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
在網絡中,有部分網友也盛讚這一“硬核”做法,希望自己也能夠去沾些“仙氣”,防止被病毒感染;也有些地方還將其當成一種創新來加以宣傳。不過,也有地方果斷地叫停了“消毒棚”,認為它不僅作用有限,而且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從專業角度來説,“消殺滅”是衛生防疫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既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又需遵循一些規章制度。比如,人和物需分開消毒,且消毒劑的使用也有區別;再如,消毒劑不能直接噴人,否則可能損傷到人。此外,在消毒劑的使用説明中也有規定,對環境和空氣進行噴灑消毒時,必須在無人條件下進行。
但是,在現實中,一些臨時搭建的簡易消毒棚既沒有經過技術論證,也沒有得到技術指導,很多出于非專業人員的臨時決定。比如西寧市這個小區的“消毒棚”,是因為物業人員偶然在視頻中看到外地一小區設置了這樣的“消毒棚”,于是就地取材進行效倣。並且,該“消毒棚”邊摸索邊搭建,隨意性很強,比如在選擇噴灑設備時,一開始用的是洗車用的噴水器,後來換成了家用霧化加濕器,最後用上了電動噴霧器,經過了三次“升級”。
搭建“消毒棚”,為小區業主提供一個消毒場所本是好意,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未免讓人産生擔憂。要知道消毒劑的種類、濃度、噴灑方式等,都會對消毒效果産生直接影響。
例如在濃度方面,35%的酒精用于擦浴,75%的酒精用于消毒,95%的酒精可讓病菌表面的蛋白質迅速凝固,並形成保護膜,反而不利于消毒殺菌。酒精的不同濃度決定了它的不同用途,其他很多消毒劑都是如此。缺乏專業指導,隨意搭建“消毒棚”,效果十分有限。
相反,一些“消毒棚”存在的危害卻不容低估,除了可能導致人的皮膚、眼睛、呼吸道等處的損傷外,更讓人擔心的是,倘若在這個密閉的空間裏出現了“新冠病毒”等病原體,而這種消毒模式又不能及時將其殺滅,那麼,病原體就會隨著霧化噴灑在不同的人當中傳播,一些“消毒棚”很可能會成病毒的集散地,成為一個“毒棚”。
一些地方的“消毒棚”看似屬于創新,實際上卻缺乏科學依據。眼下,正是防疫抗疫的關鍵時期,搭建“消毒棚”前,也不妨尋求一些專業機構的幫助,這樣才能讓“消毒棚”真正發揮作用。(羅志華)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