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本報報道,本市將出臺《北京市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管理規定》,對公共服務領域外語標識使用予以規范;對九類國際交往功能區,以及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人才社區等重點公共場所外語標識全面展開集中糾錯;在2022年冬奧會前,對覆蓋交通、文化旅遊、體育、商業等各個領域的外語標識地方標準予以修訂。
國際交往中心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提出的北京城市戰略定位之一, 也是首都核心功能之一。北京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外國遊客,更有不少外國人長期在北京工作生活。公共場所設立外語標識,既是為了給外國友人提供方便,也是世界各大城市的通行做法。
然而,外語標識“見外”的現象一直存在。根據前期調研發現,北京街頭“問題外語標識”不少,讓人不知所雲,鬧了不少笑話。有的是外文單詞出現錯誤,有的是語法上存在問題,還有的按照漢語句式把外文單詞生硬地擺上去。據本報記者調查發現,前些日子,雍和宮大街公廁英文指示牌“整條街都是錯的”;中關村某商場,消火栓被翻譯成火災;地鐵“東北出口”,英文竟然是“出口到東北”的意思。錯誤標識,既容易誤導外國友人,也有些丟面兒。想想我們在國外看到中文標識的親切感,和看到錯誤中文標識的難受勁,就能體會那種“有還不如沒有”的感覺。2022年冬奧會就要來了,到時外語標識的使用率會大幅提高,冬奧前形成覆蓋全面、規則清晰的外語標識地方標準體係,顯得尤為迫切。
規范是為了以後不犯錯,而當下最要緊的應是先找錯、先改錯。多年來,有不少熱心市民給外語標識挑錯,但錯誤的外語標識往往不為所動,繼續“有礙觀瞻”。究其原因,可能考慮到成本支出,也可能嫌麻煩,但最主要還是認識上的問題,沒把錯誤當回事。所以,在標準全覆蓋之前,對現有的“問題外語標識”進行集中糾錯顯得更為重要。應當梳理街頭現有外語標識,提前介入冬奧會等公共場所的外語標識設置和譯寫工作,請專家審核把關,從源頭上避免再次出錯;對已經發現的錯誤外語標識,更要盡快糾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外語標識也是城市臉面的一部分。規范的美觀的外語標識,是為外國友人送上便利和尊重,更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打造成熟自信形象的必要手段。(賈亮)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