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兒童安全,需要學校、家庭、社會、警方四方合作。
兒童安全牽動千家萬戶。在個別極端惡性事件經網絡廣泛傳播的當下,優先保障孩子們的人身安全,成為社會共識。各地也在積極探索,以謀求給孩子們更完備的保護。
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市大興清源路派出所目前在轄區內的繁華地區,每隔25米布建一個“兒童安全屋”,屋內配有警用盾牌和叉子,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為孩子提供庇護和幫助。
所謂“兒童安全屋”,並不是專門設立的場所、建築,而是利用學校周邊的社區值守崗亭、銀行、醫院、藥房等現有場所篩選而成。一旦有上下學的孩子遇到突發狀況,就可以迅速躲進這些場所,其中的安保人員、工作人員會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庇護,並且報警或聯繫家長。簡言之,“兒童安全屋”是保障兒童安全的“避風港”和“求助站”。
近年來,許多與學生相關的安全事件令家長憂心。其中,數起發生在校園門口的惡性事件尤其令人痛心。這類事件難以預見,可一旦發生,往往産生難以挽回的後果。
從這個角度看,“兒童安全屋”意在搭建“最近距離的110”,是為孩子們緊急避難提供的兜底保障,最起碼讓孩子們知道遇到突發事件該往哪裏“跑”。考慮到孩子在走出校門、脫離監護的時間段,可能處在安全防護的空窗期,此舉也能減少孩子上下學路上的防護網絡盲區。
據了解,這些“兒童安全屋”在軟件和硬體方面,都經過了嚴格篩選。例如,被選中的場所均自願承擔保護兒童安全的義務,同時還要具備專業的保安力量,完整的監控設施。並且,絕大部分兒童安全屋要具有“24小時”的特點。同時,民警會對相關場所內人員,進行完善的應急處置以及基本的防禦動作演練和培訓。
而兒童安全屋布建好之後,也有家長專門帶孩子熟悉學校周邊安全屋的具體位置。
由此可以看出,每個“兒童安全屋”的建立和使用,都需要“學校、家庭、社會、警方”四方力量共同推動。推而廣之,其他地方在進行相關探索時,也絕非一方責任,而是通過理順機制、協調各方,調動起更多力量積極參與,共同呵護兒童安全。
“兒童安全屋”為孩子上下學開啟安全保護模式,讓孩子只身在外,不再孤立無援,也給家長們吃了一顆“定心丸”。當然,這只是兒童上下學路上緊急情況下的一種應急措施,保護兒童安全有許多工作要做,例如學校周邊進一步加強安防、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等。
但“兒童安全屋”無疑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思路,即著眼于務實和可持續,在現有軟硬體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進來、擴大保護范圍,提升整個學校周邊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讓孩子們在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安全成長。□左崇年(職員)
-
身邊的安全事故最揪心
是時候全面正視小區的安全了,它與我們近在咫尺,事關每個人的幸福。2019-05-28 08:50:00
-
新華網評:以“四個最嚴”織牢食品安全防護網
意見指出,必須深化改革創新,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這“四個最嚴”,進一步顯示了中國加強食品安全防護的堅定決心。2019-05-25 08:31:31
-
從“頭”保障工人安全
眼下“五一勞動節”將至,用這些嚴查舉措和機制性安排保障工人“頭頂上的安全”,也是對其釋放善意。2019-04-28 14:42:1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