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根教鞭,被鎖在櫃子裏20年。”一名資深老師跟記者感慨的一句話,近日引發不少人的共鳴。的確,現在的老師大都謹小慎微,對孩子批評都不敢説太重,更遑論罰站之類的懲戒方式了。但審慎思之,失去了“硬氣”的教育,僅靠口頭批評和“大拇指”能管好孩子嗎?
教鞭淪落到壓箱底,見證了教師懲戒權的日漸式微。體罰時代的遠去標誌著我們國家教育理念的更疊,賞識教育等理念的引入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但從現實來看,很多學校倣佛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罰是不罰了,但也不敢管了:體育課上,跳馬、單雙槓等曾經習以為常的運動都因“危險性”而被列入了負面清單;甚至春遊、秋遊等集體離校活動都被一刀切停掉了。
現在的孩子,“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但過度呵護的結果如何?一方面體質越來越弱,風吹不得、日曬不得,跑兩步就喊累、站一會就暈倒;另一方面心理越來越脆弱,“小皇帝”“小哭包”隨處可見,批評兩句“玻璃心”就要碎,碰到一點挫折就崩潰絕望。見此情景,許多家長也憂心忡忡,這樣下去,孩子如何直面漫漫人生中的崎嶇坎坷?事實上,在年青一代中,也的確出現了偏陰柔性質的審美,一度引發社會憂慮。
讓我們的孩子更加健壯、更加堅毅,正在成為許多家長的訴求。有人甚至研究起了教師性別配比,希望能多些男老師。其實,與其舍近求遠,不如將戒尺還給老師。回首往昔,父母將孩子托付給老師,往往都會附帶一句:“孩子要是搗蛋,您怎麼收拾都沒問題!”而今日,一些家長巴不得學校360度無死角地裝滿攝像頭。一頭盼著孩子能夠養成堅毅的性格,長大後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撐起一片天;一頭又不願意放手把孩子交給學校,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兒的委屈。孩子哪兒磕著碰著了,立馬不分青紅皂白地“興師問罪”,很多家長的這種作風確實把學校和老師難為壞了。
孩子的成長,無論是身體發育還是性格養成,都有一定的規律。正如一棵棵小樹苗,努力拔節生長的同時也難免“節外生枝”。有時孩子確實會無法自控、明知故犯,懲戒正是糾偏錯誤行為不可或缺的環節。而在孩子性格品質的養成上,更需要受挫和吃苦來塑造性格。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適當的磨礪,如何造就孩子堅強的意志?當我們的教育刻意略過懲戒、挫折乃至戶外運動等所有環節,孩子便真成了“溫室裏的花朵”,受不了一點風吹雨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治好教育“軟骨病”,不妨借鑒一下日本的經驗。有段視頻中,一群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在體育課上流暢地做著側手翻、跳比自己身高還高的跳箱,不僅鍛煉孩子的體能,而且磨練孩子的膽魄。當然,我們並不一定要照搬,但我們可以試著學會放手,給予學校更多信任,收起將孩子捂得密不透風的保護傘。(黃冠華)
-
缺乏懲戒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
教育是一項藝術,離不開老師個體的理解領悟與主動作為。實施教育懲戒,其實説難也不難。2018-12-11 09:02:02
-
住房50平以下限制入學,根源還是教育資源不均
只有降低而非抬高義務教育學校的入學門檻,發展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才能有效遏制一些學校制定奇葩規定。2018-12-07 08:57:13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