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奪冠!”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這條新聞刷屏,一時間一些高校宿舍炸鍋,宿管阿姨懵圈,諸如“為國爭光”“為電競正名”之聲不絕于耳,更有人喊出這是“另一種體育強國夢”。可年輕人歡呼雀躍的同時,家長們卻慌了神:“電競成了體育賽事,應該支援還是嚴控?”
孩子的興奮可以理解,但家長的憂慮也不無道理。畢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電競的“名聲”並不太好,甚至被很多家長等同為打遊戲,視為“電子海洛因”,唯恐孩子陷進去。而今,隨著電競被納入亞運會表演項目,再加上此番IG奪冠,一些人便理直氣壯地將打遊戲與電競、追夢挂上鉤,呼吁要“正視遊戲”,似乎成天在遊戲的世界裏橫行就能實現夢想,甚至“為國爭光”。不得不説,這是一種更加嚴重的誤讀。
真正的電子競技絕非娛樂消遣那麼簡單,職業玩家、電競選手的訓練操作要求,跟日常打遊戲完全不在一個級別。更何況電競背後的巨額資本運作遠非常人所能想像,從購置設備、租用場地到引進外援,動輒千萬不足為奇。從這個意義上看,整日窩在宿舍床上捧著筆記型電腦醉生夢死打遊戲,美其名曰走職業道路、追逐電競夢想,實質上不過是為自己的沉淪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
影響健康、拖累學習,沉迷遊戲的危害盡人皆知。一些年輕人吃飯靠外賣,黑白全顛倒,遊戲直播“無縫銜接”,和現實世界幾近脫節的生活方式,著實讓人“細思極恐”。而反觀我們當前的遊戲市場,更是良莠不齊。各路遊戲公司,將逐利奉為圭臬,把“成癮”作為手段,不僅在內容和設計上充斥血腥、暴力和對抗,隨之而來的各種“氪金”操作更是毫無底線。當電競成為一時熱點,吸引到更多關注,我們或許更需要引導青少年去認識“競技”與“遊戲”之間的區別,避免衝動加入、盲目沉迷。
沉迷遊戲如此,電子産品亦復如是。現代社會各種新産品新花樣實在太多,成人尚難抗拒這種種誘惑,遑論未經世事的孩子。我們當然不能抵制現代科技,卻能通過嚴控電子産品的過度使用防止青少年沉迷。美國硅谷高管子女集聚的華爾道夫學校,幾乎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産品,這難道不是一種啟示?(黃冠華)
-
解決遊戲成癮 需要遊戲産業和家庭教育合力
努力去學習和進步,是家長們需要積極承擔起的責任,逃避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2018-10-24 08:42:21
-
網遊成癮背後是遊戲素養的匱乏
只有社會整體遊戲素養得到提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困境,讓數字媒體惠及留守兒童,而不僅止步于對“網遊上癮”淺嘗輒止的批評2018-10-24 08:42:20
-
量化電子遊戲時間 讓青少年健康成長
青少年正是好奇心最為強烈的時期,與其一味地扼殺興趣,不如有效地加以引導。2018-09-27 08:56:37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