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近期在西部一個貧困山區和一位村黨支部書記的對話。據稱,從2016年開始,這個村委會陸續安裝了8個喇叭,這些喇叭平時用處並不大。為了省電,只能把喇叭關了,上面來檢查時再打開。記者隨後了解到,8個喇叭分屬廣電、氣象、防汛、水文4個部門,每個部門都要在村裏裝上一組2個,于是村委會就挂起了8個喇叭。(10月16日《中國青年報》)
據悉,裝一組喇叭要花費2000元左右,真是花公家錢不心疼,但是,實在沒必要安裝這麼多,完全可以共享共用。那麼,為什麼要按這麼多喇叭呢?一則,表示我做工作了;二則,表示我投入了;三則,表示我有陣地了。總之,就是為了顯擺工作,就是為了作秀。有一種作秀叫“安喇叭”。
之所以出現這種“安喇叭”作秀現象,我們也可叫“秀喇叭”。根子裏是我們的一些幹部在下基層工作中,存在兩個毛病,一是下基層是給領導看的,給群眾看的,不是為群眾造福的,不是把工作做扎實的,所以,就要立“喇叭”見影。
其實,真正下基層的工作實效應該在群眾的笑臉上,而不是在喇叭裏。二是一些基層工作者思想意識落後,缺乏共享思維,各自為政,缺乏協作。所以,就出現了,你安你的,我裝我的,最後,就出現了8個喇叭,各自唱自己的怪相。
這種“秀喇叭”現象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有很多變形。比如“秀表格”“秀照片”“秀材料”等等,總之,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與時俱進”、作秀主義的“推陳出新”、官僚主義的“新型變態”,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落實上級政策也好,到基層具體工作也好,這都是大敵,都必須堅決避免。
當然,遏制“秀喇叭”現象,需要我們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我們的考核工作,必須走出“聽喇叭”怪圈,考核要“兩腿帶泥”走到群眾中。二是我們的監管工作,必須走出“看喇叭”模式,監管要“兩手帶刺”,走到基層,發現問題。總之,我們的考核與監管“務實”了,“較真”了,“民生了”,“秀喇叭”現象才能銷聲匿跡。
有一種作秀叫“安喇叭”,這是一種幹部不良作風的“新走秀”,必須矯正。(馬千惠)
-
發言材料“撞車”“撞”出作風病
發言材料“撞車”,“撞”了相當嚴重的作風病,必須引起警惕和反思。2018-10-12 08:56:02
-
作風建設“軟釘子”為何難拔
心態上的官僚主義,導致了行動上的形式主義,只有把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為一個整體集中整治,才能拔除“軟釘子”,獲得正本清源的效果2018-10-11 08:52:39
-
多從辦事群眾的角度改善行政作風
以人民為中心,最終要落實到每一個社會個體的體驗;人民情懷和公仆意識,首先要呈現在公共服務的質量裏。2018-08-16 08:49:20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