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教育部日前印發“管理辦法(試行)”,對全國性競賽活動進行規范,實行清單管理制度。“辦法”要求,不得轉嫁活動成本,做到“零收費”,且競賽結果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
每一個從校門出來的人,都經歷過各類競賽,對競賽記憶猶新。那時候的中小學生競賽很純粹,既不用交高昂的報名費,也不與什麼升學掛鉤(極少數全國性競賽除外),學生憑興趣參加,家長也沒那麼焦慮。因為純粹,所以有效。一些中小學生競賽的“老字號”,如“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曾廣受歡迎。
一旦與利益勾連,中小學生競賽就開始變味。一方面,某些競賽與升學掛鉤,導致一些家長對競賽趨之若鶩,心甘情願被競賽“綁架”;另一方面,産業化傾向讓各類競賽出現高收費,加重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近日,有家長投訴一項“××英語大賽”,該大賽宣稱能夠“敲開”高校自主招生大門,總決賽夏令營收費高達12800元(8月24日《新華日報》)。
中小學生競賽跑偏,其害不僅在高收費。花錢就可以買競賽名次,花高價可以買高名次,“一切向錢看”讓競賽的嚴肅性、純潔性蕩然無存,如此競賽意義何在?有競賽就有培訓,缺乏科學的、規范的競賽培訓,大多是超綱內容,幹擾了學校正常教學、增加了學生學業負擔。當“少數人的遊戲”變成了“多數人的苦差”,問題就值得反思了。
教育部出臺辦法,給中小學生競賽降溫,非常及時。只要把牢“零收費”與“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這兩道關卡,中小學生競賽市場將會有大改觀。關鍵是,管就管住,防止有人變通,或將競賽轉入地下。(練洪洋)
相關新聞
-
人才戰略不是政策競賽
眼下,各地異常重視人才,推出不少優惠政策,這自然是有利于推動創新和實現高品質發展的事情。2018-05-24 09:13:18
-
別再讓孩子“逐夢山寨競賽圈”了
參加社團比賽應多加核實,可通過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官網等查驗其合法性,也應少些功利性——在培養孩子上,舍得投入不等于“見縫就鑽”亂撒錢。2018-02-23 08:28:30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