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正式考試中個人作弊都有法律風險,集體作弊又該如何追責?據《寧波晚報》9月20日報道,記者在甬江財經學校的考試現場發現,考試過程看似嚴格規范,監考的、巡考的考務人員配備齊全,但蹊蹺的是,竟然無人對考生的身份進行核實。據報道,那天那場百來人參加的考試,代考的“槍手”竟然就有80人。
如此明目張膽且有程式感的作弊手段,實在令人瞠目結舌。從記者調查情況看,“代考槍手大量招聘,勞務費45元”,這就不只是人情層面上的“幫忙式代考”,已經涉及到不法交易了。説實話,此事中當“搶手”的勞務費真不算高,但仍有人願意“上鉤”,難道他們真的認為這事無關緊要嗎?稍有倫理和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代考、替考的事是絕不被允許的,一旦查到,會給自己帶來名譽上的損失和法律上的風險。
而且,這場集體作弊的考試表面上還裝得有模有樣——考生要把手機放在專用袋裏,考試期間不能用手機。但在考生資訊審核上,卻十分粗糙,報道中稱“準考證的姓名和學號的確是原本應該參加這次考試的那個考生,而身份證一欄以及照片欄貼的卻是代考人的資訊。”更荒誕的是考試進行中,竟然有人專門來發試題答案,“考生”不需要專業知識,只要照抄即可。這就讓人迷惑了:既然是集體作弊,還要表面上裝出是正規考試的樣子,這到底是做給誰看呢?
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自欺欺人問題,能把集體作弊每個環節都弄得“滴水不漏”,可見這背後有一整套完備的方案。或許來當“搶手”的人並不了解其中內幕,但只要追查下去,就一定能找到問題的關鍵。據報道,記者的準考證上的資訊顯示:“(這場考試是)陜西師范大學2018年秋季網絡教育課程考試,負責的機構為陜西師范大學遠端教育余姚市函大教育培訓學習中心”。目前此事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我們需要等待相關結果,但目前能明確的是,此事與一些教育機構的遠端教育項目有關。
遠端教育本來是國民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通過函授或網絡的方式,讓那些無法就讀全日制大學的人能獲得更高的文化與專業水準。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人並不重視遠端教育,甚至誤以為這是混文憑的捷徑,而一些機構也認準了這些錯誤觀念,借此收取高額費用,最後起到所謂的“雙贏”目的。但這樣做,最後毀掉的卻是那些真正渴望求學的人,以及認真對待專業學習的考生,也會對相關機構的名譽帶來損傷。
然而,輿論更關心名牌大學和尖端人才的教育話題,遠端教育也好,成人教育也罷,它們往往會被輿論的現實所忽視。但願這起負面事件能引起人們的重視,一方面要追責到底,另一方面也應喚起輿論對遠端教育及其考試方式的關注,想必在更多人的關心下,此事的真相會很快浮出水面。(子知)
-
作弊不再“主要靠視力” 防范監督更應該滴水不漏
打擊作弊,還必須對考試加強監督管理。除了要事後懲戒形成震懾,更需凈化考場,確保整個考試過程的有效監管,從源頭上堵住作弊。2018-08-09 08:53:57
-
[及時點] 杜絕考試作弊關鍵要斬斷“一條龍”鏈條
考試作弊,損害其他考生利益,違背考試公平原則;組織考試作弊,更是嚴重破壞考場紀律和秩序。2018-07-09 11:08:32
-
追查作弊器材“産業鏈”,不能只順藤摸瓜
説到底,這樣的案件還是越少越好,真正還給考生一個安全和有序的環境,才能真正讓考試扮演好遴選人才、激勵後進的角色。2018-06-15 08:35:55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