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大家只要做好“秀才文章”,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淩空蹈虛,不僅奇葩,也可能讓踏踏實實的幹部心灰意冷。
據《半月談》雜志報道,近幾年,“痕跡管理”在基層工作中被廣泛應用。其優勢在于通過保留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有效還原幹部對工作的落實情況,供日後查證。部分基層幹部反映,為避免在上級檢查時被問責,日常工作中,他們不得不過分在“留痕”上做文章,此舉嚴重背離了痕跡管理的初衷。專家指出,“痕跡主義”在基層流行,已成為形式主義新變種,當引起高度重視。
基層幹部留下的“痕跡”有多少?據此前媒體報道,湖北省黃岡市紀委在調研中發現,基層幹部各類考核記實簿、履職手冊、日志等有11種之多。那麼多的本本,完全搞清楚各自的用途都需要勞神費力,更不要説還要在相應的本本上留下恰當的“痕跡”了。
客觀而言,保留下各項工作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一方面作為組織上檢查核實的依據,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工作;另一方面,對于基層幹部自身而言,也是一種積累與記錄,以為“備忘”。這樣的“留痕”,當然有不容忽視的價值。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不能把輔助性的“痕跡”當作目的,甚至為了留痕而留痕,將留痕推向極致。此前有扶貧幹部抱怨,上級要求幹部進村必須有影像記錄,于是,他們到老鄉家探訪時第一件事就是合影,感覺十分古怪。
還有像中部某省一個鄉鎮,居然搞什麼“脫貧攻堅資料大比武”,要求各村第一書記協同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準備2014年以來的所有脫貧攻堅資料,到鎮裏進行比賽。在比武現場,一排排藍色、黃色、紅色等文件盒整齊碼放,摞滿了十幾張桌子。
這樣的“資料比武”令人震撼,看似認真、細致、嚴密,實則不過是精致的敷衍罷了。這似乎在暗示,扶貧的成效如何,並不取決于實際情況,也不取決于老百姓的感受,而是取決于文牘主義,取決于誰家的形式搞得花哨。
這實在是絕大的誤解。一者,此舉極大地牽扯了基層幹部的精力,使之每天為“痕跡”疲于奔命,忙忙碌碌在無謂的事務中,完全沒有時間與精力做實際工作。本末倒置到這種地步,令人詫異。
再者,這也會在社會上形成一種不好的風氣:似乎大家只要做好“秀才文章”,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淩空蹈虛,不僅奇葩,也可能讓踏踏實實的幹部心灰意冷。
類似這樣的“痕跡主義”,其實就是一種形式主義。無論是各種“本本”,還是各色電子痕跡、圖片,抑或是什麼資料競賽,其“要求提交”的目的,都是為了部門審核查驗的方便,體現的是根深蒂固的行政思維、懶政思維。
這樣的形式主義並非牢不可破,無非是走出去、走下去,去田間地頭,去百姓炕頭,去街道社區,去工廠學校。只要腳踏在堅實的大地上,與民眾互動交流,自然就會搞清楚工作的痕跡夠不夠深刻,又豈會總憑著一些“本本”來説事呢?
如果成天忙于填資料,時時專注于留痕跡,斤斤于字句,營營于文牘,這樣的痕跡即便留下了,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重在實幹。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生態治理,或是科技創新,都需要凝神靜氣,全力以赴。任何不切實際的形式主義,都應該堅決禁絕。(黃羊灘)
-
農村“尬廁”泛濫,形式主義歪風要徹查
這些閒置的半吊子“尬廁”,不僅沒有起到移風易俗的效果,反而給農民增加了不便。2018-07-02 08:35:15
-
淪為“微信工作群奴” 也是一種形式主義
預防形式主義,改變工作作風,不是説了換了個工具,將線下工作搬到網上,就大功告成。2018-05-16 08:37:13
-
把“痕跡”當政績就是形式主義
沒有落實的動作,流程做得再完善,樣子做得再漂亮,也僅僅是一種“呈現與展示”,于推動實際工作毫無助益。2018-04-18 09:23:3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