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盡快推進改革,高校擁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權,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錄取的時間,學校和考生們的博弈也掀開了帷幕。對擬錄取的高校而言,如何才能錄取到並錄取滿盡可能理想的學生是一個難題。不僅二本或專科高校會面臨錄滿學生,卻總有學生放棄不來報到的情況,即使是985名校,也可能有個別學生在錄取後改主意放棄的。
客觀地説,錄取了又放棄去讀不啻是對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如果把放棄的指標用來錄取另一名夢寐以求卻又失之交臂的學生,多好。
所以,近期河南省就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該政策規定,如果這類考生第二年繼續參加高考,將限制其高考志願填報數量,最多只能填兩個。考生失信事實也將記入其個人誠信檔案,在普通高招錄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為對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據,可以拒絕錄取失信考生。
且慢,考生錄取了不去讀真的是考生在浪費教育資源嗎?高校完全可以根據歷年數據,適當超額錄取一定比例的學生來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航空公司就是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避免浪費運力。
問題不在考生,在學校。學校沒有權力來根據歷年數據進行超額錄取。中國高校的錄取名額是少有的還在完全沿襲計劃管理的領域。一所高校招多少學生,哪些專業招多少學生,以及在哪個省招多少學生完全都是由上級主管部門下放招生指標。例如,四川一名前十的考生想填報他夢想的北師大心理學,對不起,填報不上,因為今年度北師大心理學在四川沒有投放招生名額。
換言之,一所高校招多少學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學校並沒有權力決定是否要超額。考生也一樣,無論他填報了多少所學校,最終只能有一所學校向他發出錄取通知書。
相對地,那些申請國外高校的學生,卻可能收到幾所乃至十幾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考生可以反覆斟酌比較再做定奪。
所以,考生被錄取後選擇放棄,從而導致高校教育資源浪費的問題,還真不能簡單粗暴地將大棒打在考生身上。問題的關鍵是高等教育錄取的管理工作落後于時代的發展。
這本質上就是一個管理問題。從學校的層面上,特別是地方基層的高校,擬錄取之前可以先與考生電話溝通,以確定考生的意願,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錄取後放棄的現象。
從教育管理部門的角度,下放一定額度的盈余指標給各所學校,而非一個蘿蔔一個坑的鎖死,那麼,根據歷年數據,可以在大范圍內減少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教育部門就已經開始探索授權高校自主招生,當時劃定了全國22所重點高校允許5%的名額用于自主招生。到2014年,被允許在一定范圍內自主招生的高校擴大到90所,並開始醞釀探索向全體不同層次高校下放招生自主權。
如果這項改革能加快落實,高校擁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權,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通過處罰錄取後放棄的考生,或許能震懾一部分考生,卻一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等教育資源的效率問題。(唐映紅 學者)
-
高校招生廣告的創新值得鼓勵
2018年高考結束,填報志願成為考生即將面對的問題。各大高校如約而至,在招生大戰中各顯身手。2018-06-15 08:35:57
-
非官方招生宣傳海報走紅 何必與名校“攀親戚”
能從中看出,邁入名校,半只腳就邁向成功的觀念。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而非官方招生宣傳海報不過是“高校鄙視鏈”的翻版而已。2018-05-16 08:37:14
-
按大類招生改革須做實做深
距離高考僅剩兩個月,清華大學傳來重磅消息。今年,該校將打破院係和專業壁壘,將所有本科專業劃分為數理類、人文與社會類等16個大類進行招生,到大二時再分流到各個專業。2017-04-11 08:49:39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